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创新”“完善”看新常态下民生保障

2014年12月10日 09:0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换挡降速,然而,“民生优先”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年末,盘点新常态下民生保障的关键词,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无疑极具代表性。

  加大投入 书写亮丽民生答卷

  2014年,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民生支出一直保持了刚性的增幅。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77亿元,同比增长12.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559亿元,同比增长10.4%;教育支出16487亿元,同比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3810亿元,同比增长17.5%。

  民生投入规模再上新台阶,民生支出也在提速。今年5月初,中央安排的2014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民生支出标准跃上新水平。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经济新常态下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民生投入的结构也在优化,这些变化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相适应。”

  民生投入的背后,是民生指标的提前收官。截至9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720万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预计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可以完成。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特别要重视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这为进一步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完善制度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每次爸妈来北京帮我照顾孩子,都要提前在老家检查身体,开足常备的药品,尽管他们有医保,但是来北京不管用。真盼着医保能跨省结算。”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建立说。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分层次推进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工作,文件正在起草,主要从进一步完善市级统筹、规范省内异地就医结算、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并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结算的管理服务水平。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使广大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进”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的待遇,“退”可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兜底”。

  部署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五项举措,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

  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

  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15个省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预计到2017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将覆盖全体城镇就业人员和适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9亿以上。

  创新机制 打破民生发展藩篱

  此前备受热议的“APEC蓝”给我们带来启示,治理大气污染、破解“呼吸之痛”,仅靠单个城市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这一创新之举如今已上升到法律层面,1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

  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创新、靠体制机制建设。

  2014年,民生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之举在实践中诞生。

  创新信贷产品,支持大学生创业。人民银行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众多贴合创业大学生自身条件的,门槛较低、便于办理、利率优惠的贷款新品种。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保障房管理效率。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由各地整合原有的管理资源,建立统一的申请受理渠道、审核准入程序。

  创新运营机制,破除养老产业发展障碍。各地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创新考试招生录取机制,促进教育公平。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同时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杜宇 何雨欣 徐博)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