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进中国:中国用权力“减法”换取市场“加法”

2014年12月15日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编者按:时近岁末年终,即将告别跌宕起伏的2014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15年。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过去一年间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展望未来新常态新路向,我社特别策划采写“(行进中国)”专栏系列报道,从12月15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周锐)“听到消息我立马辞职回家准备资料,不到30天就办好了一切手续。”

  封洪军是重庆市巴南区一家新开餐馆的老板。当老板前,他在北京多个餐馆辗转,当了十余年的打工仔,“不是没有想过创业,但一是没有钱、二是办证照难”。

  让封洪军下决心辞职的消息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开启。2014年以来,中国官方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逐步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等调整,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可以不要钱办公司,不需要验资不说,创办微型企业国家还补钱”,封洪军回忆说,执照和公章到手后,根据“先照后证”的要求,他一边装修、招工、购置设备,一边向食药监部门递交了手续办理许可证,装修完成后,所有手续都办齐全了,“雇了7个人,月营业额超过了6万元人民币”。

  封洪军的故事是过去一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的创业潮水里的一朵浪花。官方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万户,同比增长52.5%。

  值得注意的是,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类似的“用权力减法换取市场加法”的举措,还在更广泛领域发生着。

  12月1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4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取消和下放多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道路货运经营许可证核发等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据统计,在此次会议之前,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批共690项行政审批事项。加上这次会议确定的108项,共有798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简政放权措施不断推进,让简政放权的红利在各个领域显现。

  不过,一些和权力“退场”相伴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以“一元公司”和“天价公司”问题最受关注。

  “一些企业的出资人是40岁,但出资年限却是60年,有的干脆写100年”,重庆市江北区工商分局企业注册管理科的邓玥告诉中新社记者,“我们觉得这种做法没有道理,但因为法律上对此没有禁止,他们这样申请,我们还不能不给执照”。

  除了在出资上钻空子,先照后证的做法也让一些企业钻了空子,邓玥告诉中新社记者,“为了能够拿到营业执照,有的企业给我们提供虚假地址甚至是虚假电话,而且随后根本不去办理许可证,拿着营业执照就开始经营”。

  对于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官方也通过相应的改革在“放权”的同时做到“管好”。2014年年中,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

  此举彰显了官方监管逻辑的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通过事前监管,依靠行政审批把问题企业拦在门外,而更多依靠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透明诚信市场秩序让问题企业曝光在阳光之中。通过增加信息透明度,让市场“劣币”无处可遁。

  这种思路正是中国2015年改革的主线之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表示,2015年中国改革将高度关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府自身改革的“开场戏”逐步转移到市场体制、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正戏”上来。(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