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跟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经济

2014年12月15日 17:5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上周,从金融市场到产业界,几乎都在关注着同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一改文风,除了在工作部署上有一大堆“干货”之外,在表述上还使用了大量的经济学术语。各路记者慌忙找专家解读之余,不得不恶补一下经济学基础知识,以适应“新常态”。

  什么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很显然,包含着“模仿型”和“排浪式”两个特点。一般人真是很难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百度一下也找不到结果。后来学界专家是这样解释的:模仿型就是没有创新,排浪式就是指一段时间内以一种消费为主导。

  还是不明白?那再解释一下,“比如之前以家电消费为主导,一阵子家电产品排浪式的都来了,浪打过来之后,家电市场基本就饱和了。接下来排浪式的消费就是汽车,而现在则是信息消费,比如手机。这些产品排浪式消费结束后,基本上就是升级换代了。”

  刚弄明白这一点,后面还有“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一大波经济学术语扑面而来。

  是不是“新常态”不要紧,弄清楚说什么最关键。先说说“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它的意思就是,有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需求,只有你先创造出来,需求才会产生,例如畅销全球的苹果手机。而“比较优势”源于国际贸易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一国要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占据优势,就应该多出口那些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而进口那些相对弱势的东西。而这就需要解释“要素”这个概念,一国的产业优势取决于其国内要素优势有哪些。但不管是哪些要素,其“边际效用”都是递减的,即要想生产同样多的东西,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要素。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再这么下去,不仅经济发展会停滞,穷人不可能再翻身,环境也会彻底崩溃,天不会再蓝,水不会再清。看到这,是否会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实是“高、大、上”呢?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