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简政放权释放巨大市场活力

2014年12月26日 16:5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最新统计,自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004.7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65%,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由改革前的6900户上升至现在的1.04万户。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截至11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6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2754.12万人,增长12.60%。
  这只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国家推进简政放权成果的“冰山一角”。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作为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简政放权成为今年一整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的高频词汇。截至12月24日,在今年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2次会议提到“简政放权”,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超300项。
  至此,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目标已经实现。再加上此前2013年取消和下放的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意味着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削减1700多项审批权三分之一”的承诺已经提前兑现。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彭森透露,按照中央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来看,336条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项,其中继续简政放权仍是重点。
  对于简政放权,如何“简”和“放”,中央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说到底,简政放权,就是让政府更好归位,让市场更大发力,让群众更多受益。
  在国务院审改办新闻发言人李章泽看来,简政放权推动了政府部门宏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推动,市场活力得以巨大释放。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58%。
  虽然简政放权“重头戏”始终唱得不松劲、不懈怠,改革红利得以再积蓄、再释放,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但是彭森指出,“从总体布局看,还是存在着政府体太胖、手太长、闲不住这样的一些问题。”他指出,2015年简政放权可以采取新的方式,比如过去清理放权的方法可以改为规范确权的方法。就是首先确定政府可以做什么,对现行有效的行政许可做一个全面的合法性审查,按照行政许可法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哪些许可是政府应该保障的,依法确定权利清单。“确定了以后其余的就应该放开,不要再一项一项的挤牙膏。”他说。
  此外,还要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布负面清单是什么,目前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需要尽快在全国推开,真正使企业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能够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再就是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按照加快放开石油、电力、天然气、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的业务。对于网络型的自然垄断环节,特许经营应该向各种所有制的主体来开放。“对那些长期以来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搞一些可以参与的项目,而是真正可以向这些企业开放。”
  上海市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常务副主任陈寅也认为,负面清单模式需要推广。目前上海的负面清单项目数量在下降。2013版是190项,2014版减少了26.8%,达到了139项,由于负面清单的制度已经在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更多的外商愿意到试验区来投资发展。一年里新增的外商企业2114家,同比增长了10.4倍,其中90%以上都是以备案注册成立。2015版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可能有更多的开放的举措。
  有关专家表示,简政放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走过2014,迎来2015,简政放权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改革。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