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跑了四五年的公共单车让一些企业巨亏逾5000万

2015年01月07日 13:45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广州的公共单车租赁,局部人气还是蛮高的。(资料图)新快报记者 魏星/摄

  ■策划: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撰文: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一年四季,广州的天气非常适合骑单车。”广州要恢复重建交通慢行系统,且试点增加公共单车系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无论是骑车的人、企业人士和专家,都赞同本地气候对单车很适宜。那么,问题来了——公共单车在广州大行其道的时候到了吗?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广州发展了四五年的公共单车,局部人气超高,总体被人形容为“惨淡”;有公共单车企业数年内累计亏损超过5000万元,骑虎难下。同城另一家坚守的企业负责人坦言,“整体都在亏损”。这只是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广州的公共单车陷入了窘境。

  有苦难言

  长期的情况是,大家都在亏损

  公共单车在广州火到什么程度?此前,新快报记者在广州信息港一处“每天车辆调度最多”的公共单车服务站亲历了疯狂的一幕:络绎不绝的上班族排队还车,工作人员则淌着大汗不停将单车装车运走。据悉,这个仅有21个带锁桩车位的站点,最多的时候,一个早上归还回来的单车超过800辆。

  人气超旺,对于公共单车企业来说,纯属表面风光,实质是“有苦难言”。近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相关部门2013年年中的一份文件见到,市内一家公共单车企业在此前近3年的时间内,累计亏损了人民币逾5000万元,平均下来,一年要亏上千万元。据悉,该企业日均租车量超过25000人次,其中“九成以上是一小时内免费的租车行为”,一年的运营收入“十多万元”。与单车、锁桩和系统等设备的投入,以及单车维修和更新等费用相比,这点收入非常微薄。

  广州其中一家大型公共单车企业——广东旭日公共单车租赁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旭受访时也称,包括该公司在内,广州现有广州公共单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学城一卡通”和“锐途”共3家公共单车公司,就他所了解的,即使一些项目或站点有收益,但长期的情况是“整体上都在亏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生在公共单车上的问题不断见诸报端——借车容易还车难、单车破损未更新、租赁点服务后继乏力、单车网点难以铺开……问题重重,李旭为公共单车的发展感到有点无奈,“国企还有政府补贴在撑着,我们民营企业没补贴,只能靠一己之力维持。”他又说,我们民企也不容易,恐怕国企现在也是“骑虎难下”。

  一个单车站等于一家分公司

  “补贴”不易

  一个单车站等于一家分公司

  入不敷出,公共单车企业也希望减亏。有民营企业曾提出,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进行扶持,比如允准公共单车系统的网点通过销售饮料等补贴收入,减少企业的亏损。

  “难。”李旭对此深有感触,一个单车租赁网点想售卖东西,要先去做工商登记,可是一个“地址”的要求难倒了他,“需要门牌号码,不然受理不了”,他说,“网点就在路边,哪有什么号码?”不能登记,就意味着有销售也是不合法的。也有成功的例子,他在番禺区曾有十几个公共单车租赁网点办理了工商登记,不过,采取的途径是,一个网点要注册成立一家新“分公司”,以此来获得销售的合法性。“十几个网点,等于说我们公司有了十几家分公司。”李旭笑说,而且这种做法的成本也相对较高。现在,番禺的那十几家“分公司”站点都不在了,使用的场地也已经退了。

  谈到场地的租金,李旭说,这也是公共单车企业在成本上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去年,他的公司和广州地铁有个合作项目,计划在沿线铺设30个公共单车站点,场地需要按时交租。问题是,“经营上展不开,租金又要照付”,他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本的压力,公司将租来的场地“还给”了地铁方面,后来由市内另外一家公共单车公司代管。

  怎么破?

  不同系统

  “互认”“共享”是趋势

  广州公共单车,历来有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几家公司的公共单车系统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在李旭看来,他认为“兼容”这个词不太恰当,准确点,应该用“共享”,做到这一点,不同的系统需要先“互认”。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现有的公共单车企业中,有的在借还车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有的仍要靠人工提供租赁服务;有的系统是公益性质,有的属于市场化运作,收费标准也不一样。李旭认为,这些不是实现“共享”的关键,“在技术上,公共单车完全可以做到跨系统、跨区,甚至跨城市的互认共享。”他说,关于城市公共单车的发展,广州目前没有统一的统筹和规划,企业缺乏指导的要求和标准,在实际经营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只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兼容”也好,“共享”也罢,李旭认为这是现在“割据”分布的广州公共单车发展的一大方向,“要经历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为此,他也介绍道,他的公司正在为公共单车系统智能化改造做准备。李旭说,广州对公共单车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并且未来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经营艰难,我们这些企业为什么还在做?大家仍然在等待和坚守?因为,大家看好广州公共单车今后的发展。”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