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国企改革关键在做强 勿完全退出竞争性行业

2015年01月10日 01:44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国企改革关键在做强

  中国的国企改革,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简单退出的结果可能是其他企业没法和外资企业抗衡,市场被外资占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实习生张楚君

  “尽管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其不仅仅是一个法治纲领,同时也是一个改革方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强调,现在谈改革,不仅要看三中全会的决策,还要看四中全会的决策。

  在这位长期深耕国情研究的学者看来,法治是“立”,改革是“破”,二者结合起来,树立起了一道“破立观”。

  “所以说,四中全会决定出台,是进一步和改革决定配套的。改革开局之年,是把两个决定一起双轮推动。”他表示。

  《瞭望》:业界对改革是否影响增长多有讨论,深改关键之年应如何把握其中的关系?

  胡鞍钢:毫无疑问,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找平衡点。有一些相对容易的、大家已形成共识的改革很快就推出了。有些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的,可以先搁置一下,再进行调研和讨论。另外有一些争议比价大的改革,要鼓励地方先探索,可以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深圳从2013年3月份开始实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很大成功。2013年6月国务院开始调研,到2014年3月份就全面推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些改革成果不是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总之还是要在统一部署下,激励地方创新。在中国,任何一个小的创新,只要是制度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优惠政策,就会很快复制。优惠政策受益的是一地,而制度创新是为了追求所有人的红利。

  《瞭望》:回顾深改开局年,经济体制改革为你最看重的亮点是什么?

  胡鞍钢:过去一年多来,国有企业、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都进展迅速。其中,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大量释放了新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2014年3月份全国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60多万户。

  创造了企业,才能创造就业。2014年1~9月份已经完成了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1000万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全年可能会突破1400万。除此之外,还包括营改增、对微小型企业减免税收等,不仅降低市场准入,而且还给企业减负,这在很大意义上也会创造很多的就业。

  《瞭望》:国企改革要如何把握方向?

  胡鞍钢:国企改革作为历次改革重点,均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务院已成立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相关部委正在积极推进和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在各省试点基础之上将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

  2014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大陆上榜的92家企业中,大部分是国企,这是国企过去十几年改革最成功的标志。

  中国的国企改革,会形成完全和东欧不一样的情况。东欧通过20多年前的私有化改革以后,基本上外资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而中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所以,国企不能完全从竞争性行业退出,退出的结果可能是其他企业没法和外资企业抗衡,市场被外资占领。

  《瞭望》:经济体制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又如何评价?

  胡鞍钢: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预算改革和法治建设成为政治体制改革三大突破口。政府职能转变尤其取得较大突破。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政府履职更加规范,政府“越位”情况迅速改善。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减少。中央政府目前已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近700项,前置审批大幅减少。

  社会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涉及教育招生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改革。其中城乡保障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像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等,都有一些具体举措。生态文明体制也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生态红线等制度进一步法治化,环保指标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等。

  总体上看,从改革的领导机制和领导机构开始,快速有效地建立起改革的核心大脑,为之后从容不迫推进各项改革做好了准备。同时更加突出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改革体现了由粗到细、由总到分的改革逻辑,明确方向后逐一细化分解,这样既不至于在改革中陷入细节而迷失方向,也不会失之于宏观而无法落实。□

【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