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补民生之短 只能实干不能虚喊

2015年03月11日 13:14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

  群众只看实效,不听虚言。是不是敷衍,有没有“戴高帽”,群众一目了然。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绝不能让国企老工人流汗又流泪”。来自总理的话语,情深意切,意味深长。改革的指向,理应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那些曾经付出青春和汗水的人们,这个国家没有理由把他们遗忘。老有所养,这是政治承诺,更应付诸行动。保障每个老人的幸福晚年,也是保障你我自己的明天——人民日报“你好,明天”这样写道。

  呵护国企老工人是保民生的重要内容。拒绝“流汗又流泪”,是一条底线,也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昨天播发的新华时评《一诺千金保民生》诠释了保民生的意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一诺千金做好民生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老百姓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承诺好许,兑现却难。在一些干部那里,承诺和兑现是两块皮,往往糊弄了事。

  文章认为:能否做到一诺千金、扎实推进民生工作,避免开“空头支票”,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更是检验经济社会发展实效的“试金石”。

  新华社“锐评论”《补民生之短切莫“头戴三尺高帽”》则提醒说:有多少荒唐莫名的民生“高帽”,就有多少扭曲错位的执政“任性”。“戴着高帽抓民生”原因有三,一是难以遏制的政绩冲动。一些地方至今仍以GDP为政绩考核核心指标,对“不创造GDP,只消耗财政”的民生工作,走过场、搞敷衍。二是考核制度尚存不足,缺乏对民生造假的惩罚措施。一些基层部门为应付检查,往往想方设法让民生数字更体面,使原本没有得到解决的民生问题“看起来很美”。三是涉民生工作程序不透明。

  保民生有很多方面,拾遗补缺很重要。

  补民生之短,既是“开端”,又是“后续”。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工作长期被忽视,把相关工作重新抓起来,是其一。做了很多民生工作,但有的还缺乏实效,群众还不满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是其二。

  相关工作,都很实际,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也牵涉着众人的感受。群众只看实效,不听虚言。是不是敷衍,有没有“戴高帽”,群众一目了然。

  关键是,当地方官员出现重承诺轻兑现、“头戴三尺高帽”等现象时,能不能及时遏制这一歪风。

  “锐评论”直言:补民生之短不容“头戴三尺高帽”粉饰太平,一定要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对弄虚作假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的领导干部,也要严厉问责。

  这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刚性制度,将官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之挂钩,杜绝那种出了洋相、失了信誉却跟没事人一样的现象。

  当然,除了“锐评论”所说的三种原因外,还有一大原因是,一些干部长期远离基层,对民生事务非常陌生,也缺乏办实事、解民忧的能力,就是有心做好却办不到,只能虚言虚行。

  人民日报昨天刊发的《保持新状态关键做到“四不”》一文劝诫干部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复杂繁重的任务,必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不放“空炮”和“哑炮”。看问题不能凭印象,要走出办公室、多到第一线,在现场看门道,到群众中摸实情,对症下药。

  如此一来,“一片落实声中落空”的现象才能被“实”字赶跑。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