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便民缴费之痛: 民众期待多类别缴费大整合

2015年03月25日 10: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电费卡、燃气单、水费单、加油卡……带上各种卡、单据等去缴费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加上距离遥远、网点排队和长时间等待又给缴费添加了许多无形成本。虽然银行代缴与网上缴费都为人们提供较方便的渠道,但很难实现多个公共缴费类别多种支付渠道的整合与互通。

   3月9日,光大银行携手新华网进行《2015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调研项目已经启动。对于水电煤等生活类别费用缴纳渠道认知调研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认知度达到八成。

   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加契合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无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还是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都在为消费者提供着最大便利。互联网的便捷让大家更加关注互联网渠道,“永远在手边”的民众期待给公共缴费产业发展确定了目标。

   传统的单类别缴费裂变成互联网多渠道缴费,整合类别更贴近民众习惯。

   传统公共服务是由各个独立的服务类别单独收费,比如水、电、煤、加油站等,都是独自运营完成缴费。随着金融业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推进,民众又可通过银行网点、缴费官方网站、银行电子渠道、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等多渠道对各个公共服务类别进行缴费。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通过调研发现:六成受访者经常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形式缴费,其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占比最高,达34%;银行电子缴费占比23%,官网占比4%。而到网点缴费的形式依然被很多受访者常用,占比近四分之一。在对表示了解互联网形式(银行电子渠道、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官网等)但却未经常使用的受访群体进行调查发现:三种缴费现状无法与其生活形态结合是阻碍他们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1:很多地区的一些公共事业缴费类别,系统没有提供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缴费端口。除了手机信息费外,水、电、煤、宽带、有线电视、加油卡等仅支持网点缴纳或银行现场代缴。2:部分地区的一些缴费类别需要绑定特定的银行卡,用户需特意去增开其服务。3:各种公共缴费类别没有统一平台,可以缴纳水电费却无法缴纳煤气费、有线电视、宽带费等。民众想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进行缴费,却发现各个公共事业类别没有统一缴费平台,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变得更加“碎片”。

   调查显示:多个公共缴费类别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缴费的同时,民众更加期待一个平台完成所有公共缴费类别,他们期待“便民缴费”能“合多为一”,同时通过渠道多元化提供更便捷的缴费方式。

   民众缴费行为发生变化,近四成受访者为节约时间成本打破“按单缴费”

   忙碌的生活,大家疲于折腾,每月或每个季度的各种账单已经成了无法抛去的烦恼。账单反映的是大众享受公共事业服务后的费用,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仅有半数受访者延续过去传统的“按单缴费”,即消费多少缴多少。36%的受访者(其中16%表示少量多交,略有富余,14%会按照整数缴纳,6%预估年度费用去缴纳)更加倾向于为了便利多缴纳一部分的费用,甚至直接根据预估缴纳一年的费用。民众越来越倾向将处理各种账单排队的时间节省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在今年政府“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可能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而真正形成“便民缴费”的目标需要政府公共事业部门和金融机构、第三方平台合力推进。笔者从光大银行了解到,光大云缴费平台已经将三者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云缴费平台是光大银行便民服务的核心,它的意义在于搭建一个普惠金融体系,将所有的公共缴费服务类别、线上缴费渠道、银行系统整合为一,让民众无论通过何种互联网渠道都可通过云缴费轻松完成所有类别的缴费业务。这个平台囊括全国各地的水电煤、宽带、有线电视、加油卡、手机充值、甚至孩子入学入托费用等缴费类别,真正做到一站式解决。在这个体系中,光大银行希望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广泛纳入各类同业伙伴,从而形成范围更广、层级更深的服务网络,让更多普通民众都由此受益,真正实现惠及大众的金融服务革新。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