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市公司“任性”改名引监管层关注

2015年04月02日 0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近日,以制造烟花著名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熊猫金控”,瞬间变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此事引起上交所的关注并两度发函询问。4月2日,公司再次补充公告,对旗下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经营情况,发展规划等做了详尽解释,并透露将于今年完成大部分烟花业务处置。

    通过改名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股,熊猫烟花并非特例。WIND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多达55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更名,剔除ST(特别处理)的客观因素之外,更名公司仍有30多家。不仅如此,A股市场还出现了不少公司“任性”改名的奇葩情况。例如海隆软件因并购了一家游戏公司,近日索性更名为“二三四五”;此前的深达声A,因为股票代码是“000007”,直接改名叫作“零七股份”。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更名属于企业自主行为,目前来看其成本很低,很容易被企业出于各种目的滥用。

    相对于低廉的成本,上市公司改名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据同花顺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比如,爱使股份更名为“游久游戏”,从3月13日起连续上涨,几天内涨幅高达31.45%。

    由于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不乏内幕交易,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认为,上市公司对股票简称更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披露题材信息,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披露不充分,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巨大空间。

    有专家建议,股票简称具有一定的外部公共性,特别是在公司主营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股票简称更名向投资者传递错误的价值取向,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需要监管机构的介入和有效规范。建议交易所等相关部门有所作为,积极通过问询函等强化信息披露的手段介入。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