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完成神经修复 能“吃”会动的液态金属(2)

2015年04月20日 10:3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其实,让液态金属动起来早在第一次试验中就已经实现。在电场的作用下,人为控制出来的液态金属球发生了自旋现象。

  研究人员盛磊向南方日报记者展示的试验中,能清楚地看到金属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漩涡对。如果将墨水洒在金属球上,旋转的金属球立马将墨水引向了两边,其自旋的方向清晰可见,整颗液态金属球并非是按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在旋转,而是在两个半球上各自有一个自旋转。

  而且,将正负两个电极放入容器中之后,液态金属球会朝着正极的方向运动。刘静将其称为“电驱动”。

  但是,最新的科研成果却让这个发现显得不那么“牛逼”。

  还是一次偶然。

  在去年9月的一次实验中,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影响了实验效果。张洁随手抄起桌上的一张铝箔,卷成小棍试图剥去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奇迹就这样不期而至。当铝箔碰到液态金属球的时候,这个安静的球体竟然燥动起来,它开始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器皿中运动,围着器皿的内壁一圈圈的跑动。

  这时,没有人向之前一样给它通电,也就是说这不是“电驱动”。而且,没想到的是,液态金属竟然不知疲惫地奔跑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停下来。

  为了向南方日报记者展示自主运动现象,盛磊将一块铝箔放在液态金属球旁边,只见液态金属球慢慢地吞噬了这块铝箔,并且将铝箔移动到了它的“尾巴”处,开始奔跑起来。铝箔则慢慢地消失,仿佛被这个液态金属球“消化”了一样。

  “最奇怪的是液态金属并不是自身与铝发生化学反应,它是把铝当成了食物,为它自身的运动提供能量。”刘静说。

  这让液态金属摆脱了对于庞杂的外部电力系统的依赖,实现了自运动。目前,实验室已能制成不同大小的液态金属,尺度从数十微米到数厘米,且可在不同电解液环境如碱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运动。

  而且,在实验中,吞噬了铝箔的液态金属球既可在自由空间运动,又能于各种结构槽道中蜿蜒前行。它还可随沿程槽道的宽窄自行作出变形调整。实验室人员甚至还为它设计了专门的跑道,各种大小的液态金属在里面随意穿行。

  高效率能量转换

  液态金属在吞噬了相当于其体重3%左右的铝箔后,可以5厘米/秒的速度运动一个小时以上,这时的液态金属既是新材料又是新能源

  液态金属既可以人为控制形状,又能在不借助外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自主运动,已然“惊世骇俗”。论文发表之后迅速引起关注,据盛磊介绍,《先进材料》杂志的其他文章平均受关注指数在6左右,而他们的文章远远超过了这个平均值,发表一个月以来已达267,“获得这个杂志有史以来最高的关注度”。

  “因为铝很容易形成氧化膜,导致其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是液态金属阻断了铝的氧化膜的形成,使其与容器中的液体发生反应,从而为液态金属的运动提供能量。”刘静说。

  这个过程中提供能量的机制就是原电池反应以及气泡的推动。所谓原电池反应,指的是由两块活泼性能不同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活泼的金属是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作为电池的正极),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再由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据刘静介绍,刚开始“液态金属机器”没有外部动力,“吞噬”铝片后,被卸掉装甲的铝片与溶液发生反应,在电解液里形成原电池反应,会产生电力和氢气泡推动液态金属前进。

  如果液滴个体很小,在微米级别,就可以靠气泡的反作用力推动;如果液滴个体比较大,在毫米、厘米级别时,气泡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时,铝与液态金属组成短路原电池,形成内生电场,这会改变液态金属表面电双层的分布,诱发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出现不均衡,进而产生较大推动力。“液态金属表面张力是液体里最高的,是水的近9倍。由于它既是液体又能导电,就可以在电双层表面张力作用下运动。表面张力会让液态金属向球形发展,在内部形成漩涡。从流体力学来说,是非常独特的,像风火轮一样内部出现大回环,又像坦克一样用轮子带动履带。”刘静说。

  液态金属在吞噬了相当于其体重3%左右的铝箔后,可以5厘米/秒的速度运动一个小时以上。“这个能量转化机制是非常高的,虽然我们没有详细的测算,但是对比来看,绝对算高效率。”盛磊说。

  在盛磊看来,吞食了铝箔而进行自主运动的液态金属既是新材料又是新能源,“首先这种能量转换机制非常好,其次,自主运动的液态金属本身也是一个动力源,可以为其他的物体运动提供动力。”

  ■应用前景

  关于液态金属的研究成果,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制造一个液态金属机器人。但是盛磊坦言距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首要的障碍就是如何加强对于液态金属形态以及运动的精确控制。刘静表示,目前还无法通过人为控制使得液态金属出现更多的形态变化。

  让液态金属“站”起来一直是这个团队努力实现的事情,但是目前奇迹还没有发生。据刘静介绍,就像人体一样,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要想让液态金属站起来,或许也要考虑这种组合的方式。比如,他们正在试图给液体金属机器人搭建支架,让它们通过附着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完成站立这一壮举。

  “把液态金属用皮肤套装起来,或者用毛细现象将它附着在其他金属骨架表面,它就可以不局限于溶液中,能走出去执行高难度的特殊任务”。

  液态金属机器人需要融合材料学、生物学、机器人、流体力学、电子、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才是把想象力变成现实的基础。

  在研究团队的设想中,救灾中柔性机器人可以穿过狭小空隙再恢复原形继续执行任务;医疗手术中,柔性机器人可沿血管等人体自然腔道运动,将药物送入靶点,或者直接清扫血管里的垃圾;在外太空探索中,柔性机器人可以在微重力或无重力环境下执行任务。

  “如果把电子编程看做是神经调控,液态金属看作‘细胞’功能执行单元,通过电子芯片进行编程并结合一定的材料技术,就可以让液态金属实现可控的变形和组装集成,并实现传统型刚性和硬质机器人无法做到的无缝连接。”刘静说。

  这些设想还有些遥远,但是关于液态金属的应用却已成为现实。

  2013年,刘静基于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成功实现了在纸上“打印”电子电路:它的基本观念在于,在常温状态下,“墨水”就是液态金属,打出来就能成为电路。

  2002年前后,刘静使用一种液态的镓铟锡合金,用作计算机CPU冷却剂,以替代传统的风扇散热器。

  由于镓基液态金属具有杰出的导电性能,是水的数亿倍,其电导率显著优于纳米复合材料等其他热门神经修复材料。刘静便朝着这个方向大胆迈进,使用镓基液态金属修复人体受损的神经。研究团队将牛蛙大腿上的坐骨神经剪断,再用注射器将液态金属注射进去,以连接剪断的神经。结果发现,重新连起来的神经能很好地传递刺激信号,在信号传导效果上与未受伤的神经几乎一样。而且,由于镓铟锡金属在X射线下具有很强的显影性,在完成神经修复后很容易再通过注射器取出体外,这就避免了复杂的二次手术,被称作是“令人震惊的医学突破”。 (记者 王腾腾 实习生:张阿高 策划统筹:黄慧莹)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