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高原休闲农牧业助推新经济增长

2015年04月27日 13:43 来源:青海新闻网  参与互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人不由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回归自然,舒缓步伐,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近年来,我省休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正满足着这样一大批旅游消费群体,走出城市,走进乡间田野,亲自然、住农家、体农事……市场有需求,发展有目标,休闲农牧业不仅转变着农牧业发展方式,还为农牧民实现增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捷径。

  引领乡村旅游

  四月的青海东部,已是春暖花开。走进乡间田野感受春天的气息,成为沉闷了一冬的城镇居民短线出游的首选。位于贵德县大史家村的农家园老板任永寿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从3月份起,全家就开始忙着开业。今年天气暖和,来贵德游玩的游客也提前了半个月。现在我的农家乐一天也要接待四五桌,等到梨花节开幕,我这里一定会天天爆满。”开办农家乐已成为任永寿的主业,小小农家园一年给全家带来二三十万元收入。

  省农牧厅经济作物处处长毛建梅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拓展农业功能,休闲农业已从“一家一户”的“农家乐”,向休闲农庄、休闲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专业村发展。目前,全省休闲农业初具产业规模,成为调整农业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据省农牧厅初步统计,2014年,我省规模以上的休闲农业园发展到1594家,较2011年增加532家,其中休闲农业园区43家,休闲农庄121家,农家乐1394家,民俗村36个。年接待游客119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2.5亿元,利润总额已突破3.8亿元。从业人员达2.2万人,其中农牧民达2.07万人。

  目前,全省已认定休闲农业示范县8家,休闲农业示范点72家。其中西宁市城北区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获评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门源回族自治县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县卓尔山油菜花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川河万亩果园获评“中国美丽田园”,乐都区新联村、互助土族自治县高羌村获美丽乡村称号。

  各具特色全省开花

  每年7月,祁连山南麓门源县的百里油菜花海一片金黄。全县以花为媒,依托独特资源优势连续举办11届“油菜花节”,为丰富观光内容,还在油菜地套种艺术图案,为百里花海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成为休闲观光的一大亮点。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三十万亩枸杞举办“枸杞节”。东部黄河流域的贵德、民和和循化等县,也依托规模种植的梨树、桃树及线辣椒,举办“梨花节”、“桃花节”及“线辣椒节”,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旅游。

  毛建梅说:“现在我省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五种发展模式,有依托传统种植业发展的传统农业观光型;有依托城郊设施农业发展的城郊设施农业休闲型;有依托民俗文化发展的民俗文化体验型;有依托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草地生态旅游型;有依托旅游景点发展的景区依托型。”

  除各地的节庆活动外,西宁市四区三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不仅发挥了观光、休闲、采摘、农事活动体验、科技培训、农耕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还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的休闲观光需求,成为全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典范。

  作为休闲农业发展最早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现有较大规模的风情园5家,农家乐152家,休闲旅游专业村2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80万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316人。去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亿元。

  依托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的海晏县金银滩藏族风情园和格尔木市郭勒木德蒙古族风情园,已成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点的响亮品牌。据初步统计,仅这两个旅游点的牧家乐已经达到100多家,年接待游客目前达到150万人次,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成为特色新型产业

  把休闲农牧业打造成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新型产业。

  今年,省农牧厅提出到2020年全力打造集休闲农牧业、现代农牧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融合的新业态,建设提升一批集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力争到2020年,全省休闲农牧业观光园发展到2500家,示范县发展到10个,示范点达到200家。

  为此,省农牧厅联合省旅游局出台了《青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管理办法》,编制了《青海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青海省乡村旅游规划》,西宁等地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扶持办法,为规划和规范休闲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毛建梅介绍,今后的休闲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丰富休闲农牧业发展类型,打造“一圈两带三区”区域布局,促进多产业融合聚集发展,扶持培育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塑造高原特色休闲农牧业品牌,推进休闲农牧业规范化管理。

  未来六年中,我省将以“一圈两带三区”区域布局为基础,以西宁市为中心,辐射湟中、大通、湟源、互助等卫星城镇,打造参与体验性强的1小时都市休闲农业圈;以黄河、湟水流域为重点,全力打造休闲农庄和主题园区,形成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两大休闲农牧业产业带;利用环湖地区、青南牧区、柴达木地区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注重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草原生态休闲和牧区民俗风情游,打造三大特色休闲农牧业区和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