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4类消费品关税“腰斩”谁受益

2015年05月27日 09:1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自今年6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14类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国家财政部关税司表示,这些商品境外消费量大、消费者购买意愿较强,降低进口关税将有利于合理增加进口,促进国内消费升级。部分商品如此大幅度的进口关税下调,究竟会给国内日用消费品市场流通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能够得到多少实惠?

  消费者能否得实惠尚需观察

  此次国家下调进口关税的幅度相当大。如西装、毛皮服装等的进口关税将由14%—23%降低到7%—10%,短统靴、运动鞋等的进口关税由22%—24%降低到12%,纸尿裤的进口关税由7.5%降低到2%,护肤品的进口关税由5%降低到2%。

  如此大幅度的下调进口关税,直接受益者是进口商品渠道商。从事国外母婴消费品进口代理的卫小姐算了笔账:假设6月1日前,一款护肤品的完税价格是3000元,按照5%的现行暂定进口关税税率,要交150元的关税,而和关税有一定关联的增值税、消费税分别要交765元和1350元,不考虑其他流通环节的价格增加,这一护肤品的最终价格为5265元。而按照6月1日起实行的2%的进口关税税率,要交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为60元、743.14元和1311.43元,同样不考虑其他流通环节的价格增加,比6月1日之前可以少交150.4元的税。

  举个纸尿裤的例子,假设一次性囤600元的进口纸尿裤,6月1日后交的税可以减少38.6元。“算不上划算多少,但这些商品消费量大,所以积少成多,省下的钱也很可观。”

  不过商品最终能否降价,能否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却又是另一回事。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教授李九领指出,关税在进口商品最终售价中占比相当小,而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在于市场供求,以及厂商的经营管理成本、相应市场的策略和定位等,此外还要加上品牌商、代理商的利润。在综合成本较高的背景下,还可能出现关税降而商品价格反而涨的情况。

  2012年,国家曾下调化妆品进口关税,但国内市场多个国际品牌以广告、人工、租金等成本上升为由涨价。

  2014年起,我国对767项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其中婴幼儿奶粉进口暂税降低到了5%,但此后不久,部分进口奶粉的价格反而“逆势”上调。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市场在国际品牌的全球战略中地位越来越高,加上理性消费日益成为主流,一些国际大牌再也不能再把中国市场定位为“人傻钱多速来”的“价格高地”了。就在最近,国际大牌古驰在上海市场推出针对VIP顾客、“部分商品打对折”的大规模降价活动,之前又有香奈儿破天荒“打七折”,在国际大牌“纷纷低头”的今天,此次进口关税下调导致最终商品价格不跌反升几无可能。

  跨境电商“海代”将遭挤压

  新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儿子出生后,她就成了“海淘族”。听说纸尿裤进口关税下调,她十分高兴:“其实还是在超市、专柜等正规渠道购买更加放心。如果产品价格跟随关税价格一起下降,以后就可以多去超市、专柜购买。”

  部分进口商品降低关税,对渠道商、消费者来说都是较为有利的,而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的优势则会相对削弱。

  据了解,目前我国海关对于进口商品有两个征税规则,一种是企业购买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并用于商店销售,海关对其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带入或者邮寄的物品,就征收行邮税。

  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口环节征税适用的是行邮税(行李和邮寄品税的简称),此类企业通常采取在保税区建仓库的做法,即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先将商品进口到国内保税仓中,通过电商平台来确定购买者,国内消费者下单之后,商家直接从保税仓发出小包裹货品。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进口在税收上的最大区别是,一般贸易进口要交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其中进口环节增值税是17%,不同商品适用不同税率。行邮税把这两个税打包在一起,大多数商品的行邮税在10%,税赋比一般贸易要低很多。

  “获悉这一新政,我们非常振奋,”上海自贸区进口商品销售中心(IGC)负责人张琼说,比如一瓶1公斤装的意大利某品牌原装进口洗衣液,当地价格为2欧元,原来他们在上海的定价为28元左右,价格要翻一倍。一旦关税下调,他们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会把售价调低到23元左右,与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价格相当。

  这位负责人说,相比跨境电商,实体渠道的优势在于“看得见、摸得着”。不少消费者对日化用品有试用、营业员推荐的需求,缩小与跨境电商在税收上的差距以后,对于实体渠道来说,将是很大机遇。(记者 吴卫群 陈玺撼)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