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产能过剩 “撑破”市场“肚皮”

2015年05月27日 15:4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在前几年曾经热议过一阵后暂时偃旗息鼓的我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最近又重新被提了出来,成为业界热门话题。国内汽车产能是不是真的过剩?如果过剩又该如何化解?这已经成为汽车企业不得不认真面对的课题。无论是对于汽车企业本身,还是从整个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来看,缓解产能过剩,已经相当重要和迫切。

  规划产能远超市场销量

  国内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奇瑞和江淮等十家大企业(集团),2014年汽车合计销量2107.66万辆,占全行业汽车销量的90%。如果加上比亚迪和吉利汽车,这12家大企业(集团)在“十二五”最后一年也就是今年规划的产能,保守估计在3250万辆左右。即使今年增速7%左右,市场销量不过2500万辆左右,更何况这个目标看来实现难度很大。如今市场“消化”不良,车价“官降”跌跌不休、商家优惠促销风生水起,但车市增速依然回落,库存跃上警戒线。

  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不少企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先后披露了他们的2020战略或“十三五”规划,披露的销量目标,不能说不宏伟。中外合资企业也好,自主品牌企业也罢;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无不如此。东风大自主战略,产销300万辆;长安450万辆,其中自主车型247万辆;上汽、广汽和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目标一概100万辆;吉利冲击100万辆。南北两家大众各自300万辆,广本和广丰各自100万辆,上海通用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然而到2020年,届时的产能利用率能有多少?!

  或许有人说,宏伟的产销目标基于汽车市场强劲的刚性需求,并无不妥之处。诚然,越来越多地区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全国汽车保有量早已上了亿辆台阶,新车需求是刚性的,更新需求也是刚性的。但是一些城市实施的限牌限购限行举措,虽称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已经反映了汽车与环境、道路、能源之间的关系。如果相互关系不协调、不友好,则汽车市场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汽车数量只有在受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健康发展。汽车企业乃至行业的谋划,不能因刚性需求的存在而任性扩张扩产。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限牌限行措施,逐渐从愤懑和抵触,开始转化为理解和接受。

  财税政策利诱各地铺摊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特长、就业面特广、年产值特高的特点,导致20多个省区市将汽车列为支柱产业,或大力争项目,或大肆搞扩产。再加上国家现行的汽车财税政策,更是引诱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现行财税政策中,国内增值税,按比例划归中央和制造地两级政府收入;车船使用税归消费地政府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燃油消费税、关税均归中央,央企利润的25%作为企业所得税交中央财政。

  其他一些税收,诸如城市维护建设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额的7%)、教育附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税额的3%)、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税额的2%)、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0.9元至30元不等)、地方企业利润的25%作为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员工所得税等,统统为汽车制造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执行这种税制,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丰厚的财税收入,也造成各地无视本地配套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承载能力,千方百计搭上汽车业的“快车”,争汽车整车项目,摊子越铺越大,其结果引发全局性产能过剩。

  多管齐下缓解产能过剩

  限制国内投资、输出产业产能和挑战财税政策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或是缓解汽车产能过剩的良方。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3月份发布的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出了抑制汽车产能过剩的强有力信号。该目录除了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的投资实施鼓励政策外,将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的投资,均列为限制类项目;对于争论中的中外合资车企股比,表明的态度坚决,坚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坚持同一家外商在国内只能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规定,除非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汽车列入12个行业之一。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推动国产大型客车、载重汽车、小型客车和轻型客车的出口;另一方面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设立汽车生产厂和组装厂,建立当地分销网络和维修维护中心,带动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从产品输出转向产业输出、能力输出。

  有专业人士建议:简单调整现行财税政策,也能收到整治产能过剩的成效。他们的研究方案提出,保持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总收入不变,微调收入分配结构;将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改由消费地征收,将个人所得税全部由地方征收,三项税收90%归地方财政;提高中央在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分成比例。

  调整这五项税收分成,其积极作用不可小觑。由原制造环节征收的消费税调整到消费环节征收,釜底抽薪,大幅下降地方财政从制造环节获得的收入,地方对招商引资的热度有望急剧降温。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将主动减少,既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也有利于创造汽车全局的公平竞争环境。(张伯顺)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