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何亚非:自贸区2.0时代要重视四个紧密结合(全文)

2015年06月19日 1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6月19日电 第九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财新自贸区论坛”18日在天津召开,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在论坛上表示,进入自贸区2.0时代,为更好发挥自贸区建设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新格局的引领作用,需要重视四个紧密结合。

  讲话全文如下:

自贸区2.0时代的开放与改革

——在第九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财新自贸区论坛”上的讲话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何亚非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开放型经济格局。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广东、福建、天津三地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和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方案,四地统一适用的负面清单正式亮相。随着粤闽津三大自贸区挂牌启动,中国自贸区建设步入2.0新时代。

  广东、福建、天津、上海四大自贸区“连点成线”,在中国沿海构筑起各具优势、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新热土、新高地,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将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新一轮国际贸易协定、融入国际贸易新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自贸区建设是中央根据全球化新趋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做出的重大决策。自贸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是以开放倒逼简政放权改革,是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改革的试验田,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将成熟的经济金融制度向全国推广。

  进入自贸区2.0时代,为更好发挥自贸区建设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新格局的引领作用,需要重视四个紧密结合。

  一、与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和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紧密结合

  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是二战结束时,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同步发展、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变化加速发展,成为时代的“新常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是,多边贸易体系步履维艰,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高标准自贸区协定五彩纷呈。

  21世纪初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的转折点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和西方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国集团取代7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国际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已成事实。

  对此,美西方有强烈的焦虑感和不安,开始修改国际经济规则或制定新的国际规则,排挤中国,“重起炉灶”。美国极力推动的《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就是突出的例子。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国际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同时,中国需要应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挑战,自贸区2.0 就是中国应对挑战的回答。只有中国自身发展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占领思想、机制高地,运用“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才能在塑造新的国际秩序中占据先机,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为中国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6年,中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这正是展示中国以自身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绝佳时机。二十国集团成员囊括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大国,中国自贸区2.0的建设成果将吸引他们的眼球。

  二、与中国重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紧密结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此,中央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带和四大自贸区建设,目的是下好“先手棋”,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开放促改革,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以“一带一路”为例,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自贸区2.0与“一带一路”一体两面、相互配套。

  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版图上,“一带一路”横向铺展、四大自贸区纵向深入,相得益彰。“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自贸区建设通过降低贸易投资门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目的都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内涵丰富,远非自贸区可以概括,但中国与许多沿线国家都会商签自贸区协定。如今年六月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对今后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乃至亚太自贸区协定都有重要示范作用。据估算,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韩国增长0.97%。中韩自贸区又是“一带一路”和韩国“欧亚倡议”构想的重要对接点,将对两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和欧亚大陆经济融合产生积极影响。

  自贸区核心是公平、公开、透明,不仅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现在更与环境、劳工、国企、法制等相关联。这对自贸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自贸区成为按照国际高标准规则办事的开放高地。

  上海自贸区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关系密切,作为自贸区先行先试标杆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就是中美谈判的核心内容,即建立国际化、法治化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中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对外商投资实行全面审批制,上海自贸区是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基础上,试行外商投资备案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如中美率先达成高标准投资协定,将产生巨大示范和带动效应,引领全球投资新规则制定。

  二是自贸区2.0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试验田,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加,制造业也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推进,将使中国资本全球布局步伐显著加快。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领域提供资本输出平台,人民币也将随之成为地区主要支付货币,发挥更多定价、支付、结算和储备功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自贸区2.0建设的重点之一。

  中国资本输出为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总额4万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目前60多个国家央行投资了人民币。虽然美国反对,IMF已表示考虑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英国2014年发行3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国债,并将收入用作英外汇储备。欧洲央行也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资产。

  据环球银行间通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成为中国与亚太国家的主要支付货币,使用量过去三年超过美元、日元,增长200%以上。今年1至4月占结算支付的31%,而同期美元只有12.3%。 目前人民币沿着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货币储备的逻辑递进关系由贸易结算向金融交易货币提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仅将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投融资渠道,也将推动人民币更广泛使用。

  三是自贸区2.0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开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

  这要求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搭建企业国际化和跨境并购平台等方面实现突破。

  “一带一路”需要构建一批海外支点。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地区设立双边或单边产业园,正成为有关省市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以自贸区为平台,开展海关管理、检验检疫、签证颁发、资格互认以及边境贸易管理等制度性合作,有利于同境外产业园、经济区顺利对接。

  三、与中国经济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为地方谋发展、为经济调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是自贸区2.0又一特征。

  中国是个农业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推进工业化,现在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中国不再片面追求工业化速度和规模,而更加注重工业化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需求拉动力减弱,投资、出口增速回落,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需求增速放缓,新消费热点仍在培育中。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日益突出、迫切。

  自贸区2.0具有内外兼修的发展内涵。新时期国内企业既享受制度红利,也面对外部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的冲击。这种预期将推动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竞争,帮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全球生产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企业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对全球分工和资源的整合布局能力,即根据市场潜力、当地劳工成本、技术、资金等状况,将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制造、研究开发、营销服务进行全球整合。自贸区2.0将推动国内企业在全球布局,将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收益最大的行业中。创新是长期竞争力的源泉和基础,通过加快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广东自贸区联动空间包括粤港澳经济与服务贸易一体化、中国东盟自贸区“钻石版”,地域纵深涵盖广东、广西、云南和湖南;福建自贸区与海西经济区和“大台海”融合发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地域纵深包括福建和江西;天津自贸区以北京、河北为腹地,与整个京津冀实现捆绑式一体化发展,并且面向东北亚;上海自贸区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贸易自由化综合优质服务与便利。

  四、与全球特别是亚洲的华侨华人优势紧密结合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海外侨胞不仅是投资先驱,更是联系中国与驻在国经贸关系的桥梁。中国吸引外资(FDI)的60%来自华侨华人,外资企业70%系华侨华人企业。同时,海外留学人才对中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经济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和创业发展,华侨华人拥有雄厚的产业和金融实力、全球化的生产营销网络、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政商网络,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也是自贸区2.0建设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侨办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搭建平台,加大引智引资力度,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底,为落实同天津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正式揭牌。这是国侨办重点支持的全国首个侨商产业聚集区,也是华侨华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投资创业新载体。

  “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旨在打造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科技研发及高新技术产业为战略重点,聚集科技研发机构、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海外专业人士和侨商组织、各类科技服务要素,形成从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机构设置、研发孵化项目到落地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这种发展模式与中国推动自贸区2.0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契合。

  天津自贸区激发了广大侨商新一轮投资天津的热情。目前,天津正在积极推进“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与天津自贸区对接,以创造更好条件,吸引广大侨商到天津投资发展。

  总的讲,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将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步,与进一步开放同步,开创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