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成绩单公布

2015年07月03日 11:1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导读】国家网信办晒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半年成绩单,约谈28家重要网站,关闭违规、拦截违规账号近2万个,删除违规信息20多万条。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让网络“牛皮癣”无处躲藏,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删一条帖子上千,月收入轻松过十万。这是互联网领域长期存在的一条黑色产业链。不过,这样的产业链如今正在被重点打击和清理。

  昨天,国家网信办晒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半年成绩单。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国家网信办共约谈28家重要网站,关闭违规、拦截违规账号近2万个,删除违规信息20多万条。在被查处的重点案件中就包括此前曾引发公众关注的21世纪网敲诈勒索多家IPO企业、上市公司的案件,涉案金额达到数亿元。除了商业网站,一些互联网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也成为了有偿删帖的黑手。比如:中央外宣办原副局长高剑云,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他人删除负面报道,收受贿赂数额巨大。海南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一大队原副队长魏壹宁,因帮他人删帖收受“好处费”70余万元,获刑10年。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和网络空间的“雾霾”,除了加大处罚力度,国家网信办还积极开展了“约谈十条”的工作,对一些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问题的网站进行约谈。处罚和约谈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只有让网络“牛皮癣”无处躲藏,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如何看待国家网信办针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极其成效?国家网信办针对互联网的专项整治工作,可以说取得很大的成果,为什么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这种现象会在网络中大量存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就此做出了解读。

  胡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网络大国,网民的数量非常多,也非常活跃,网络经济非常繁荣。但同时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部分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受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或者片面追求所谓的点击率,为追求虚假的轰动效应,而采取的有偿删帖行为;而部分违法犯罪份子,他的核心目的之一可能就是通过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谋取经济利益,而这种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行为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特别国家的刑法,它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他们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比方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相关的监督权等,也破坏了网络传播的秩序,损坏了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媒体的形象,社会各界对此深恶痛绝。因此有关监管部门,包括中国网信办联合多家部委采取这次专项行动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经济之声:就目前来评价,这次网信办针对这种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效果怎么样?

  胡钢:这次处罚对内、对外两条战线同时打响,重点解决“灯下黑”的问题。监管者是否严格执法是很重要的一点,而媒体披露出来的涉及监管部门,涉及公安部门的个别违法犯罪行为,也是触目惊心。从这一点来说,已经做到了杜绝“灯下黑”的情况。同时,通过各类有效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管手段,也达到了对于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所谓的公众号的一种全面清理和整顿。

  经济之声:除了处罚,国家网信办4月份推出了“约谈十条”的一个文件。如何来理解“约谈十条”?

  胡钢:首先,约谈十条的出台是有明确的社会法依据,比如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其次约谈本身是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它是国家网信办和地方各级网信办在发现严重违法违规的情况时,约见这种违规者的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提出问题,责令整改、纠正这样一种行政行为。它并不约谈了就不处罚,可能先约谈,如果拒不改正或是虚假改正,或许后期的行政处罚要会随之而来,也可能是罚后还要谈。处罚之后还要有一个教育的过程,有一个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所以这种约谈机制也是我们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多进行的一种执法方法的创新。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作为互联网行业来说,应该如何让网络环境更加清朗?从企业角度来看,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互联网企业本身应该如何自律?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不是谁想删就能删,而且删后要有据可查;同时,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壮大,其反腐行为也必须提上议程。

  刘兴亮:现在看到有大量网络删帖和网络敲诈勒索的报道,它是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媒体包括社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它们应该怎么做?比方有偿删帖这样的事,不管是自己内部的员工,还是互联网的主管部门或是公安部门也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不是谁想删就能删。而且删了以后应该有痕迹,应该有据可查,是什么人使用了什么样的权限,删了哪一帖帖子。这些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些,让相关部门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另外,因为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大,它的反腐行为必须提上议程。

  经济之声:目前来看,这种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营利的一种手段,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兴亮:任何一个现象的产生,背后不外乎 “利益”两字。把有偿删帖、敲诈勒索这样的一些不法手段作为盈利手段的公司,一定是互联网行业的害群之马。我觉得排名非常靠前的互联网公司,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它应该是一些中小网站,比如21世纪网这样一些行为,我们必须要杜绝,它会让我们的行业带来污点,也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这样的行为,要重罚和约谈相结合,防之于前、罚之于后。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