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 专家:未来发展或向东、南部倾斜

2015年07月13日 13:11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导读】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环节再进一步,北京将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建设行政副中心与疏解“非首都功能”什么关系?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天晚上,北京市通州区的房价突破3万元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而另一条在坊间流传已久的说法也终于有了官方正式版:北京市政府将正式东迁通州!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将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等等。这些表述,透露出了重要信息。

  长久以来,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长期困扰着北京的发展。而建设行政副中心的提出,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性突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如何攻坚克难,无疑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

  建设行政副中心与疏解“非首都功能”什么关系?北京的“大城市病”应该如何破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应该发挥哪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通州将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消息现在终于被证实。什么是行政副中心?建设行政副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陈秀山: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要负责北京市的运营管理发展,它是相对于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而言的,也就是说北京将来会形成两个中心,一个是中央的中心,另外一个是北京市中心。

  建设行政副中心的直接原因是北京原先的这两个功能重合,所以中心城区过度拥挤,资源紧张,交通环境恶劣,这都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所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中心城区之外建立一个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

  经济之声:如果通州建设成为行政副中心,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将怎么改变?

  陈秀山:这当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规划,过去北京是“一轴两带”,我认为北京将来的发展更多的会向北京东部和南部倾斜。其中的原因一个是东南部的发展条件,包括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都更为有利,西北部可能更多的是保护生态涵养文化,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另一方面是北京往东南部发展将更有利于加强和天津河北的经济联系,推进京津冀的一体化进程。

  经济之声:如何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之后会带来哪些变化?

  陈秀山:这是一盘大棋,非首都的核心功能不仅表现在北京要在通州建立一个行政副中心,在北京市的核心区域内,那些不是或不是直接为首都功能服务的机构将得到逐步有序的推广。我们可以设想,将来应该会在北京的东城、西城区,也就是真正的核心区逐步建成一个中央行政区,或者中央办公区。不是职能服务的部门,特别是一些经济部门,可能要迁移到相关的产业中去,例如对于金融产业来说,上海、天津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在经济发展问题上,过去曾存在“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造成有的地方在前一天开会时还讨论要疏解人口,第二天又讨论怎么发展产业,铺摊子。这种思路还没有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那么今后北京的路子应该怎么走?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宏山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杨宏山:对于北京而言,它反映了我们过去在发展北京的过程中的一些战略思路存在着举棋不定的状况,到底是选择服务优先的输血导向,还是选择发展优先的集聚导向?实际上,北京市很早就提出过建设行政副中心的想法,但是结果没有做到,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要想建一个中心,首先要把中心的公共服务集聚起来,没有一定的集聚,就不可把中心城区的经济、文化等资源向副中心吸纳。北京今天形成两个中心,其中副中心首先是要让公共服务资源在这里集聚,从而带动商业资源也在这里集聚。这个思路的调整,对北京而言是战略性思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调整,它将会影响到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整个规划和战略格局定位。

  经济之声:能举几个服务优先,服务先集聚的例子吗?

  杨宏山:除了北京以外,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建有新城,例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和天津的滨海新区。建设新区有几个条件,在很多地方一般是市委市政府过去,然后最好的中学和教育资源过去,好的医院资源也要过去,此外,行政服务中心和一批商贸中心也要在这个地方集聚,在这种条件下,其他的一些产业就会跟着过去。因为企业和人群都在追求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人们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关键是在于公共服务。

  经济之声:大家担心的还是一个先生鸡还是先生蛋的问题,是人先去,还是服务先去?

  杨宏山:一般而言,政府要先在战略规划上把公共服务资源,包括规划和前期的配置到位,它会产生引导性的功能,如果没有这种规划,光动员人是行不通的。因为在21世纪90年代,北京就提出规划了十几个卫星城,但是这十几个卫星城对中心城市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疏解的作用。

  经济之声:这是目前您对于北京思路的一些梳理,那怎么样能够真正发挥咱们首都的功能,促进北京未来发展?

  杨宏山:北京过去就是由于大量的公共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而且这种服务资源存在着叠加效应,主城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才会高度集聚,集聚的结果是什么?以一些医疗资源为例,全国每天除了北京市的市民要追求医疗服务以外,全国各地还有大约70至80万人来北京就医,这就导致了拥堵。今天我们提出京津冀协调发展,也就是北京的一部分社会资源,包括医疗资源向周边河北等地进行疏散,这种疏散将在更大范围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也解决了北京周边城区高度拥堵的问题。

  经济之声:如何能够真正发挥首都的功能促进北京未来的发展?未来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还会有哪些困难?

  杨宏山: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整体定位和区域发展的利益诉求上存在着张力和矛盾。因为北京整体定位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格局有利,这里面有很多认证,但是不同的区域不一样。我举一个例子,在一周前,我遇到了门头沟区域的一位领导,门头沟在北京的最西边,而通州在北京的最东边。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样他们就会距离公共服务集聚的地方更远,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全市要把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以及相应的补偿机制进行配套完善。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