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大学毕业生失踪案件频发 分析称毕业焦虑是主因(2)

2012年09月12日 09:1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老父在找他—— 今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吕遥鸿在广州车陂租房居住,于8月31日与家人失去联系。吕爸爸告诉记者,儿子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失去联系后十分着急,已向家乡福建当地派出所报警,并于9月5日从福建赶来广州,在车陂租一间房子住下来寻找儿子下落。9月6日,吕爸爸向车陂当地派出所报警。
老父在找他—— 今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吕遥鸿在广州车陂租房居住,于8月31日与家人失去联系。吕爸爸告诉记者,儿子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失去联系后十分着急,已向家乡福建当地派出所报警,并于9月5日从福建赶来广州,在车陂租一间房子住下来寻找儿子下落。9月6日,吕爸爸向车陂当地派出所报警。

  预防难:失踪前多无征兆

  调查发现,不少失踪者在失踪前没有任何异常,难以预料,让人无法及时阻止。记者在有关大学生失踪的新闻报道中发现,大学生在旅游途中、放假返乡、开学归校这三种情况下失踪的仅占四分之一。情况最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平白无故就失踪的,当事人在失踪前多数没有异常。如一些大学生是过分轻信同学朋友,被对方以介绍兼职或工作为由,诱骗其进传销团伙,被传销分子控制人身自由。

  学校是较为安全的地方,但也常有意外失踪发生。今年2月,北京一大学女生黄某告诉室友要下楼买东西,出去后就没有音讯,40多天后在学校一水沟里被发现。黄某室友反映,黄某失踪前还打算过几天与同学一起去天津玩,连车票都订好了。

  观点碰撞:

  专家:学校家长应“软硬兼施”

  大学生失踪问题里,主要分为心理因素和治安因素。国内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学校与家长应对学生“软硬”兼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明确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而家长应对“孩子已经长大”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即便孩子已上了大学,也要与其多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此外,当下社会对大学生的宽容度还有待改善,社会应该给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针对很多毕业生存在毕业焦虑的问题,熊丙奇认为,就业压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而,除了期盼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有所改善外,学校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更好更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职场压力大易轻信人

  针对大学生失踪的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级的陈同学谈到,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意识越来越强,加上学习以及就业压力大等原因,“想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广东金融学院的准毕业生冯同学表示,面对毕业,自己确实存在着一些焦虑的感觉,经常徘徊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的想法之间,“不知道以后该何去何从”。对于很多大学生身陷传销而失踪的情况,他谈到,就业压力大以及现在很多大学生刚入职场时较低的待遇是造成很多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身陷传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学生应学会调节压力

  广州一家高校心理咨询师张老师指出,大学生失踪问题之所以被社会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社会给大学生过多的光环,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压力。在失踪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就业压力大而出走失踪。

  他认为,社会应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而学生自身应学会一些调节压力的方法,应当勇敢地去直面问题,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寻求帮助,有必要时也可以找心理专家咨询。另外,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保护能力,积累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遇到危险时懂得自救。(文/记者徐静 实习生陈敬霖、吴才林)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