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生综合征源于教育衔接断层:中学求稳大学求新(2)

2012年11月15日 14:1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心理篇】 男女新生,有不一样的入学问题

  在欧美国家,很多新生的心理问题会集中反映在行为和情绪上。男生会加入狂饮的行列,而体重增加会让女生陷入进食障碍。

  为弥合中学教育的缺失,这份调研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大学始业教育。

  卢璐说,这是她们团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对照国外学生在大中学过渡阶段的问题研究后得出的。

  “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始业教育内容单一,基本以军训国防教育开头,没有专门的课程向学生介绍其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色等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调研报告继而指出,国内高校的始业教育还有一处明显硬伤,即没有专门的课程或讲座来告知新生在大学入学过渡阶段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方式。

  国外的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时,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周边环境的改变,新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在一些欧美国家,大学新生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狂饮和进食障碍。美国两位心理学专家2007年出具的一份调查表明,进入大学后,会有更多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加入狂饮的行列。新生过量饮酒的频率较高,饮酒的次数也会增加。而女生进入大学后,体重增加是导致她们产生情绪问题的“导火索”。

  国外有一种说法叫做“Freshman 15”,意思是大学新生普遍会增肥15磅,而对体重增加的恐惧则可能诱发进食障碍。有研究报告证实,虽然“增肥15磅”的说法夸张,但女生进入大学后的体重确有显著增加,且进食障碍患者在新生中的比例确有上升。

  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差异会让中外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和表现,男女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但可惜的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

  卢璐介绍,根据她们的初步调查,国内心理学界多将中学到大学过渡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概括为大致四个方面,包括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自我同一性危机以及抑郁等。但这些研究目前多数还停留于理论探索阶段,只有少数从事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有条件做实证研究。

  表面很开朗,其实缺乏安全感

  这是一位大学辅导员的观察:班里的“90后”学生个性张扬,多才多艺,排个节目顺手就来。但不少新生的真实一面却是孤独的“分子”,缺乏安全感……

  事实上,新生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已经让很多高校辅导员感到棘手。

  在华师大,王郦玉常年担任辅导员,面对如今高校里的“90后”新生群体,她的第一感觉是,他们要比过去的“80后”学生活跃、开朗,个性也更张扬,自我表现欲望更强。

  早些年,王郦玉带的班级要排演一台文艺晚会,节目得东拼西凑。可现在不同了,班里学生四五个会弹古筝,还有小提琴十级、钢琴十级、二胡十级……每到有文艺汇演,大家都抢着上台。

  但这样一个活泼的群体,却是由很多孤独“分子”组成的。王郦玉发现,越来越多的“90后”新生缺乏安全感,这和学生的家庭结构紧密相关。“从两三年前开始,我发现班级里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多指向学生家庭和家长的问题在沟通中是被回避的,学生们不愿意谈。”

  根据卢璐团队的调研,家庭环境是造成大学生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认为,非独生子女的抑郁水平要高于独生子女,这主要是由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生源往往来自农村地区,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条件差,此类学生能够得到的来自父母的支持很少,且更易产生自卑情绪和社交挫折。

  此外,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多样化、功利化和个体背景的差异都给人际交往造成更多障碍。一些新生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遭遇挫折后容易发生社交退缩、自我封闭,变得性格孤僻,从而诱发抑郁症状。

  “大学和中学间的衔接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业和学术研究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调研报告中,卢璐团队建议大学应在学生入校初期,对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开展调查,进而开设补偿教育课程。对于缺乏必要大学学习能力的新生、有意向转专业的学生以及情绪低落的学生,即心理状况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普通学生,也要给予关注。(记者 樊丽萍)

  【相关链接】 美国衔接教育课程设置:在高中上大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根据约翰·斯通和戴尔·珍尼欧两位学者的归纳,推行双学分计划。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考试为基础,包括大学预修课程(AP课程)和国际学士学位文凭课程(IB课程);二是学校和学院推出的双学分课程。

  ——大学预修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预修部分大学课程,在AP课程修得的学分可抵充大学学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进入大学生活。在美国,近60%的高中开设了AP课程,美国90%以上的大学,特别是哈佛、普林斯顿、杜克、乔治城等大学也都加入了这一项目,这就在很大范围内将高中与大学紧密联系起来,保证了AP课程项目持续有效地进行。AP课程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调整学习方式,为进入大学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它能有效修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断裂,提供一个有效的缓冲带。

  ——IB课程。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学校的高级阶段和世界联合学院以及其他国际学校提供的针对l6-18岁青少年中等教育高级水平的课程体系,也是世界范围内30多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的资格。虽然IB课程被视为通向世界名牌学府的通行证,但各所大学对此要求相当严格,希望获得IB证书的学生须参加6门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3门高级水平课程和3门普通或辅助水平课程,成绩须达到24分以上(满分为42分)。

  ——双学分课程。是指高中生可以在高中,也可以在大学或社区技术学院里修习大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如果完成课程学业并通过考试,平均成绩在C或以上,将同时获得高中和大学课程的学分,并在进入大学后免修相关课程。

  双学分课程也被称为“双赢计划”,是美国近年发展最快的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模式。与AP课程、IB课程相比,双学分课程的影响力更大,它为高中学生提供了提前接触大学课程的机会,帮助其提早考虑专业选择及发展定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双学分课程提供了更具挑战性的学习,重新点燃其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而另一方面,它也为社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