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7)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08日 10:3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8.银行业风险加剧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受经济增速放缓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2013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反弹,资产质量下滑压力加大。

  据银监会披露情况显示,到201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出现“双升”,不良贷款余额为5636亿元,较上季度增加241亿元,不良贷款率则由上季度的0.96%上升至0.97%。

  2013年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较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同时逐渐向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蔓延。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钢贸、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

  针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监管层2013年多次警示银行控制不良贷款增量,同时从政策上鼓励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13年下半年,各家银行通过加强风险资产清收和处置工作,综合运用呆账核销、重组转化,向资产管理公司招标转让不良资产、在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等方式,加快了不良贷款清收与化解。

  与此同时,银行普遍加大拨备力度抵御不良贷款对资产质量的冲击。201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提升至16175亿元,较上季度增加394亿元;拨备覆盖率287.03%,大幅高于150%的监管要求。

  专家点评:

  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的影响,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的“双升”现象,确实反映出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同时应该认识到,这也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信贷质量的温和波动,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必然“阵痛”,对此,既不可放松警觉,也不必过度恐慌。

  一方面,由于银行是亲经济周期的行业,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获取、资产质量维护、风险防范等都会有直接影响,从而增加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已经企稳,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形势还是能够保持在中央政府既定的调控目标之内。所以,虽然银行业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承受资产恶化的压力,但相信只要处理得当,风险可控性还是有保障的。

  另一方面,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部分区域制造业、外向型行业经营压力加大,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这必然会影响银行的贷款质量,使不良贷款呈现出“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同时,由于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良贷款“集群”的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当然,不良贷款反弹与前几年信贷扩张速度过快是脱不掉关系的。在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扩张后,商业银行受短期利益诱导未能及时止住信贷增长的步伐,在过去几年出现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尤其是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开设分支机构,放宽信贷流程与审核,从而导致当前不良贷款的反弹。

  由于中国在未来较长时间仍将经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上升趋势可能还将持续,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将承受进一步考验。但随着监管层的重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力度的加大以及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提升,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风险仍然可控。(点评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