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高速增长后迎来“刚性兑付”大考(2)

2014年08月25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应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管控

  当前,中诚信托爆出两单兑付违约风波,应验了此前市场对矿产类信托产品的担忧。而更多的数据指向另一个可能的风险区——房地产类信托产品。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统计数据,从2012年开始,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迅速增加,进入兑付密集期。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信托余额为12616亿元,与前几个季度相比,余额仍继续稳步增长,且再度创出历史新高。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集合资金房地产信托预计到期总规模为3282.95亿元,其中2014年3季度为455.63亿元、4季度为530.40亿元,2014年4季度将是该年度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高峰期。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的高收益低风险,建立在房地产市场的高速成长时代。当前,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严格调控,使得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信托便成为了最佳选择。由于此前房地产业拥有丰厚的利润,因此大部分信托公司也愿意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不过,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在上半年走势也大不如前,这一逻辑能否继续支持信托产品的高收益、低风险,还要画个问号。

  除了房地产信托,近期新兴的“类房地产信托”的迅猛发展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日前,继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出现产品兑付风险外,金元惠理子公司金元百利、华宸未来子公司华宸未来资产以及财通基金子公司财通资产等纷纷爆出风险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年度,基金公司子公司规模迅猛扩张,到今年1季度,基金子公司的整体规模大概有一万亿元。而就基金子公司的业务体系来看,除了通道业务外,做得最多的就是类房地产信托。和信托不同的是,基金公司子公司没有“刚性兑付”的法律要求,很难预料一旦出现集体兑付会出现什么状况。未来,更多的风险或潜藏于当前缺乏规则管控的“类房地产信托”产品当中。

  小贴士

  如何选准信托产品?

  ●首先选择信托公司。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一定要货比三家。

  ●信托计划资金所运用项目的可行性。

  ●还款来源是否真实可靠。

  ●信托计划的风险在哪里及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到位。

  ●仔细阅读信托文件。

  ●要考虑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运行周期。

  ●投资者、信托公司、资金实际使用者三者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

  ●资金超过500万元,不建议集中投向一个信托计划,而应适当分散。

  北京优选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张虎成:

  “刚性兑付”规则三年内不会打破

  ■解读

  一方面是市场对于信托产品的猛烈需求支持着其近年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信托行业屡屡爆出的兑付危机也为其发展前景投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信托兑付风险正逐渐显露。

  对此,北京优选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张虎成向记者表示,尽管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但三年之内仍将存在。与其担心信托行业面临的风险,当下更需要关注的,或许是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应对风险手段还有许多

  “从2007年至今,信托业发展得太快了,就好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一些病症显现出来,这也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现象。”张虎成表示,当前信托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加上宏观经济不断下滑、资产管理领域竞争激烈、监管层对金融机构规范的要求从严,这都会导致信托行业出现增速放缓、风险频现的现状。

  至于刚性兑付,张虎成表示,根据银监会此前发出的“99号文”中的态度,今后打破刚性兑付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他也表示,打破刚性兑付的前提是做好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目前来说,打破刚性兑付还很困难。”张虎成表示,由于超过60%比例的信托资金募集是依赖于银行,风险提示工作的开展渠道并不畅通,也为打破刚性兑付带来一定的阻碍。未来“刚性兑付”将存在多久尚且难以预知,但在可以预见的三年内还不会打破,张虎成表示,“因为这关乎维护社会秩序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需求,监管层和金融机构出于对社会、市场影响的担心,会逐渐从投资者教育的角度切入,逐步进行。而从信托公司的角度来讲,应对兑付危机的手段仍绰绰有余,目前信托公司在处置兑付危机时,很少有动用风险准备金的,更不用说注册资本金了。”张虎成表示,未来信托行业最大风险是流动性的风险,除非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大幅下滑,在可以预见的三年内还不会打破刚性兑付。

  警惕“类信托产品”风险

  尽管媒体对于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的预警由来已久,但张虎成认为,在中国的信托领域,房地产信托兑付危机暂时不会发生,需要担心的,反而是“类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

  张虎成表示,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行业,不但牵涉上下游50多个产业,也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尽管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但最近各个城市都在解禁限购,采取积极刺激措施,因此短期之内,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反而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违约风险。

  而另一方面看,政府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较为严格;但主要的风险暗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信托公司迫于监管要求和净资本的考核要求,会把一些房地产项目伪装成工商类的项目,二是而近年来兴起的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业务带来的风险。

  张虎成透露,由于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监管力度较大,有少部分信托产品为绕开监管,以工商类企业的名义融资,但资金最终去向却是房地产类项目,优选财富投研中心研究数据显示,每个月都有一两只有这种“嫌疑”的项目,预计总规模差不多在一百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近期,基金子公司项目风险频发。据张虎成介绍,基金子公司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政策背景。据了解,2012年,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监管层担心过度的监管会对券商和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通过证监会高层领导的调研之后决定放宽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成立基金子公司。

  “这些子公司的人员和业务大部分是从信托公司挖过来,业内也把基金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称之为‘类信托产品’,其产品结构设计和信托产品高度相似。”张虎成表示,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很多业务细则尚未明确,很多基金子公司也抱着“先把规模做起来再说”的心态,所以信托公司出于风险考虑难以涉足的业务,基金子公司都可以涉足。

  据了解,从2012年年底至今,基金子公司已经达到67家、资管规模突破1.6万亿元,和信托公司一样,大部分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都是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产能过剩行业。

  张虎成提醒,这类“类信托产品”对市场来说,未来的风险隐患更多。由于很多基金子公司发行的房地产项目资质较差,只能给投资人更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募集资金,一旦项目出现危机,这些注册资本一般在5000万元左右的基金子公司明显不具备刚性兑付的能力,而近几年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其母公司基金公司盈利状况也很惨淡,没有刚性兑付的能力,更没有刚性兑付的意愿。

  “最近爆发的万家基金子公司8亿元的风险危机,背后牵连的就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张虎成表示,明年年中,基金子公司的产品将迎来一个集中兑付期,2015年的下半年,或将成为“类信托”产品的一个可以预见的难关。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