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史海:文革时苏联想趁乱而入 周总理借港媒解危机(2)

2012年05月29日 0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周总理提出解决方案

  1969年9月18日,周总理按事先约定的程序致函柯西金,重申双方对边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具体内容是:1、双方同意在边界问题解决前,严格维持边界现状;2、双方同意避免武装冲突;3、双方武装力量在中苏边界有争议地区脱离接触;4、双方同意,边界上发生争执,由双方边防机关本�和平和互相尊重的精神进行协商,求得合理解决,解决不了的各自报告上级,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5、双方同意上述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的临时措施,不影响双方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场和有争议地区的归属。

  但是,柯西金在覆信中却表示,苏方已向边防部队下指示缓和边界局势,无需再换文了。这个变化说明,苏方回避了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机场会晤中所达成的共识,不愿意签订一个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从而暴露出苏方仍有人企图在军事和政治上继续保持对中国的高压政策而不受任何约束。

  1969年10月6日,周总理再次致函柯西金通知苏方,我方已在边界上采取了措施停止反击。于是边界上不再传出枪声,紧张局势得以相对地缓和下来。苏方无话可说,才不得不派代表到北京,于10月21日恢复了中苏边界问题的正式会谈。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国际间的关注,敏感的基辛格博士称这意味�“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务实派仍控制�外交政策”,外间认为,中国“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酝酿中”;此举既可减轻中苏关系紧张对中国的压力,又可以为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制造条件。

  中方严斥苏方破坏谈判

  其实,中苏边界的根本问题到底在哪里是众所周知的。至于珍宝岛的归属根本就不是问题,历史上就是我国领土,特别是在乌苏里江的枯水季节和落潮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到,珍宝岛乃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一个半岛。本应以珍宝岛的北端和对面的苏联一侧之间划定中心线来分界,但苏方却硬要在乌苏里江洪水氾滥、漫上地势较低的我方堤岸后划定中心线,硬把珍宝岛划入他们的一侧;这当然是我方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然而谈判席上的苏方代表不但不正视历史事实、不考虑中方的五点合情合理的建议,反而倒打一耙,说是中方违反了马列主义原则,侵犯了他们的领土。

  中方代表列举铁的事实逐条驳斥苏方的反诬谬论,并责问苏方代表:1、到底是谁侵略谁?2、到底是谁在奉行扩张主义政策?3、是我们歪曲了马列主义,还是你们背叛了马列主义?4、苏联政府是否仍准备以不平等条约来解决中苏边界问题?中方代表坚定地表示: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是不容歪曲的!

  苏方代表无言以对,便采取拖延的手法混日子。

  西花厅里的历史时刻

  与此同时,苏方对外却装出一种“和解”的样子,散布错误的信息,给人以谈判似乎“相当顺利”的印象,企图掩人耳目用打“中国牌”的伎俩来巩固其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冷战”中争霸的地位。这显然是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必须即时揭发苏方这种拖延谈判的态度,以正视听。但当时又不宜以中央机关报和国家通讯社等任何官方媒体发布消息,就在这关键时刻,周总理想起了香港的《大公报》,想起了《大公报》老社长、国际新闻界名人费彝民先生。据文件记载,周总理先后单独接见或召见费彝民50余次。此次乃是周总理对费公的一次非同寻常的历史性召见,也是这两位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老朋友在“文革”动乱中最难得的一次相聚。

  当时香港与内地往来受到许多限制,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出入境口岸气氛紧张,当时京港之间的民航班机也常因干扰而不能正常起降,费公又是知名人物,当时的行踪特别引人注意,所以只能冒险走单骑,秘密入境,取道广州直飞北京。

  费彝民将速记稿整理出来请周总理审定。周总理作了些修改后,十分谦虚地征求费公的意见:“请你再看一下,这样行不行?”费公表示没有意见,刚要把电稿收起来,周总理又抽回稿子对费公说:“不行,为了安全起见,这个稿子不能让你带走;请你马上熟悉一下,把它背下来,回去再默写,明天就在《大公报》上登出来。”

  记忆力惊人的费公,很快就将这400来字的电稿印入脑海,并当场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周总理满意地笑了,便叫工作人员端来一盘点心。费公感动说:“多谢总理,不用了,我要争取时间马上赶回香港。”周总理深情地紧握费公的手,关切地说:“那就太辛苦你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周总理特派新中国第一代特级飞行员、曾为他驾驶10多年专机的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张瑞霭驾驶专机,送费公直飞广州;广东有关部门立即派专人护送费公安全出境。

  费公回到报馆,将稿子默写出来,立即召集老总和有关编辑研究版面安排;他亲自核校小样,直到看了版面大样才回去休息。

  次日─1969年11月6日,这条400来字的消息作为《大公报》的头版头条刊出后所引起的震动,被外电形容为“超过400吨TNT炸药的威力”;各大通讯社纷纷转发并发表评论,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得到世界公正舆论的一致好评与支持。

  正在北京参加中苏谈判的苏方代表理屈词穷,再也拖不下去了,首席代表库茨涅佐夫便以“要回国开会”为借口带着他的伙伴回了莫斯科,中苏边界会谈就此休会,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和苏联解体,对方也无人再来会谈。(作者 方凌)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