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中新世界观
伊核问题达成新协议 打破10年僵局

   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24日凌晨在瑞士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伊朗方面承诺削减铀浓缩活动,换取对其放松70亿美元制裁,这被外界视作过去十年来有关伊朗核问题谈判僵局的重要突破。十年来,伊朗核问题一直牵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各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艰难的谈判,付出了无数外交斡旋努力。

   就六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分析普遍认为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稳定。但观察人士也指出,上述协议能否得到落实,考验着各方的诚意。同时,彻底解决伊核问题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正如美国国务卿克里24日所说:与伊朗方面达成协议的困难工作现在才正式开始。

  • 伊朗与六国达成核协议打破僵局
  • 伊朗核问题六国24日在日内瓦与伊朗达成一份阶段性协议。在未来6个月时间内,伊朗将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减轻制裁。与此同时,美国等将放松对伊朗的制裁,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称,这将使伊朗增加约70亿美元的收入。媒体评价称这项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详细]
  • 伊朗外长:几周内启动第一阶段工作
  • 参加日内瓦谈判的伊朗代表24号晚回到德黑兰,受到大批民众夹道欢迎。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将在几周内启动协议第一阶段。但他同时表示所有建立信心的措施,都是可以逆转的,但伊朗当然不希望发展到这样的地步。[详细]
  • 美国白宫:放宽对伊朗70亿美元制裁
  • 美国称,将放宽对伊朗总价约70亿美元的制裁措施,而且,如果这项协议能得到履行,在6个月时间内将不会再对伊朗发动新的制裁。协议包括伊朗停止5%以上铀浓缩,削减浓缩铀材料,停止核项目研发等。此外,白宫表示,伊朗将废止能允许铀浓缩的“技术连接”。各方纷纷对达成协议一事表示欢迎。[详细]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4日表示,中方对伊朗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迈出重要的第一步表示欢迎。伊核问题达成重要协议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方同伊朗开展正常交往,也有利于伊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详细]
  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称,伊朗与伊核问题调停六国当天就伊核问题达成的阶段性协议“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但普京强调,这只是漫长和困难道路上的第一步。普京还表示,就伊核问题达成的阶段性协议将给国际局势发展带来良性影响,特别是中东局势...[详细]
  伊核问题协议签署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即谴责这是一个“坏协议”,并表示以色列将不受此约束。以色列11月24日严厉抨击国际社会与伊朗达成的协议,指责世界大国在“自欺欺人”,称该协议不能阻止德黑兰发展核武器,远不能让以色列满意,而且它也不能改变以色列的立场...[详细]

  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稀有化学元素,具有放射性。铀主要含三种同位素,即铀-238、铀-235和铀-234,其中只有铀-235是可裂变核元素,在中子轰击下可发生链式核裂变反应,可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和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铀-235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在天然矿石中铀的三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为满足核武器和核动力的需求,一些国家建造了铀浓缩厂,以天然铀矿作原料,运用同位素分离法使天然铀的三种同位素分离,以提高铀-235的丰度,提炼浓缩铀。

  获得铀是非常复杂的系列工艺,而浓缩分离是其中最后的流程,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获得1公斤武器级铀-235需要200吨铀矿石。

铀浓缩: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

  由于涉及核武器问题,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提炼浓缩铀通常采用气体离心法,气体离心分离机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因此美国等国家通常把拥有该设备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标准。

核武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

  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和破坏力制造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即指利用能自行维持原子核裂变或聚变链式反应瞬间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离心机是进行铀浓缩的关键设备,其主要用途是分离和提纯用以核电站发电和制造核武器的主要材料——铀-235。

  在天然矿石中铀的三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只有把其他同位素分离出去,不断提高铀235的丰度,它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这一过程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浓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铀浓缩方法有气体离心法、气体扩散法和激光法等。伊朗浓缩铀使用的正是气体离心法,而离心机则是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设备。离心机工作原理与洗衣机利用离心力使衣物脱水的原理相似。通过每秒两万转以上的高速离心机,其他同位素可被逐步分离出去,从而得到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235。

  • 原子弹·即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叫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
  • 氢弹·主要利用重氢(氘)、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武器,叫作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 中子弹·又称为加强辐射弹,是在氢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主要用来杀伤人的小型氢弹,其主要特点是爆炸释放的能量不高,但核辐射很强,因而适于杀伤装甲目标内的有生力量,大幅度减少非直接攻击目标的连带毁伤,故被称为“干净的”战术核武器。
  • 第四代核武器·目前,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分别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核武器,尚在研制中的冲击波弹、电磁脉冲弹等武器属于第四代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 协议概况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 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 主要内容
  • 该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核武器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武器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条约还特别规定,核武器国家是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成为仅有的5个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有核武器国家。
  • 缔约国
  • 截至2005年11月,该条约有189个缔约国,签署附加议定书的国家有106个。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未签署该条约。朝鲜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后又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宣布退出该协议。
伊朗铀浓缩活动历史
  • 2003年2月9日·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 2006年5月2日·阿加扎德宣布,伊朗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纯度为4.8%的浓缩铀,这一纯度能够满足伊朗目前的核燃料需要。
  • 2011年1月8日·伊朗代理外长、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宣布,伊朗已生产出约4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2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
  • 2013年1月30日·伊朗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德黑兰将在纳坦兹的铀浓缩工厂使用新的IR2m型离心机,这些机器可加快铀浓缩的速度。
  • 2013年8月17日·伊朗原子能机构前主席的费雷敦•阿巴西表示,伊朗已有1.8万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包括1000台铀浓缩速度更快的新一代IR-2m型离心机。1.8万台离心机中,9700台能够生产5%到20%的浓缩铀。
伊核问题的重大谈判
  • 英法德三国与伊朗谈判·2004年11月伊朗与代表欧盟的英法德3国在法国巴黎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英法德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为了落实巴黎协议,伊朗与英法德3国于2004年到2005年期间进行了多次谈判和会晤,但未达成实质性进展。
  • 伊核问题六国磋商机制·2006年伊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等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2008年7月以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先后在日内瓦、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莫斯科以及阿拉木图等地举行多轮对话,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伊核谈判一直未能取得明显进展。
  • 鲁哈尼上台后的日内瓦谈判· 2013年8月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之后,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对话。9月27日,鲁哈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历史性首通电话,为外交解决伊核问题提供可能。此后自10月起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多轮谈判,最终于11月24日达成阶段性协议,这一协议也被媒体称为“历史性成果”。

  美伊曾经有过甜蜜的“蜜月”期,巴列维统治下的伊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坚定的盟友。然而,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后,昔日的“恩情”烟消云散,两国关系陷入冷冻,甚至一度剑拔弩张。

  • 二战后-1979年·伊朗国王礼萨•巴列维统御下的伊朗,一直是美国的坚定盟友。美国不仅对伊朗提供经济援助,还为其提供先进武器。而伊朗也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要塞。
  • 1979年·这一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的统治,建立了伊斯兰神权国家,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同年11月,激进的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扣押多名美国人质,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
  • 1980-1988年·1980年,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同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中,美国虽声称保持“中立”,但战争初期,仍然略微偏向伊朗,包括反对任何“肢解伊朗”的计划,并通过以色列向伊朗出售武器。1984年,美国将伊朗列入支持恐怖活动国家名单,并对伊朗实施制裁。直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双方也未能握手言和。
  • 1989-1997年·1989年,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逝世,哈梅内伊继任最高领袖,拉夫桑贾尼任总统。拉夫桑贾尼试图在伊朗外交政策中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弱化意识形态的分歧,然而终敌不过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同时,随着苏联解体,伊朗抓住苏联解体后中亚出现的政治真空机会,利用历史、宗教、种族和地缘优势,卷入中亚事务,与美国支持的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争夺在上述地区的战略影响。美国方面,1993年克林顿上台执政,凭借美国的军事实力及盟国的支持,通过经济、军事、政治多个方面对伊朗实行遏制政策。
  • 1997-2001年·1997年哈塔米当选新一届伊朗总统后,采取了务实、温和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推行睦邻政策,主张“文明对话”,并不顾保守派施加的巨大压力,向美国传达了和解信号。美国方面,在哈塔米上台之前,美国即转向了重点遏制伊拉克,对伊朗奉行“遏制加接触”战略,一方面,他们对哈塔米释放的和解信号保持审慎态度,并没有放弃双重遏制的政策,另一方面,克林顿又对哈塔米的选择“充满希望”,认为两国之间的疏远“可被克服”。
  • 2001-2008年·“9•11”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改变。布什政府开始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并抛出“邪恶轴心论”,称伊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在伊朗核问题和“恐怖主义”上不断对伊朗施加压力。伊朗方面,2005年保守派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在外交上刮起一股震惊世界的“内贾德风暴”,伊朗在核问题立场上的态度以及一系列措施引发美国严重不安,在美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制裁。
  • 2008-2013年·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了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强硬的外交路线。一方面,他主动表示希望能够与伊朗领导人进行直接对话,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另一方面,美国也并未放弃对伊朗的制裁,并通过联合国对伊朗核项目继续施加压力。
  • 2013年·6月,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上任初即承诺将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以缓解因联合国对伊朗制裁所带给伊朗的压力。9月26日,美伊两国外长在纽约举行的,就伊核问题的谈判中会面,其后一天,奥巴马与鲁哈尼在电话中就伊朗核问题进行了沟通,这成为1979年以来美伊两国总统首度对话,引发外界对美伊关系“破冰”猜想。
  •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 借助对纳坦兹和阿拉克拍摄的卫星照片,美国指责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图为2002年9月16日,美国卫星拍摄到的在伊朗纳坦兹的核设施照片。

  • 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之后,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 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 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

  • 2月23日,伊朗时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伊朗决不屈服于西方国家的压力,将继续坚定地发展和平利用核能计划。联合国安理会加大了对伊朗核与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美政府宣布对包括伊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

  • 2月1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蔠贾德在德黑兰参加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的活动时表示,伊朗将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的核计划,不会在核权利上后退。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

  • 1月8日,伊朗代理外长、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宣布,伊朗迄今已生产出约4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2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4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说,伊朗将在福尔多铀浓缩厂安装离心机。

  • 2013年8月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朗政府频频释放温和信号,并在伊核问题上展示了务实和开放态度。11月24日 各方就伊朗核问题达成阶段性协议,该协议要求伊朗在6个月内冻结部分核项目,缩减核研发规模。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