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吴敬琏:以最小一揽子方案突破关键领域改革(2)

2013年03月15日 09: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改革须配套进行

  对牵涉面广、全局性强、复杂交叉的重大改革进行精心梳理,选出一组相互依存的重点改革项目,形成“最小一揽子”的改革方案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后您多次说过,向民众宣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只是重启改革的第一步。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您有哪些考虑?

  吴敬琏: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的经验,全面配套改革需要完成三项工作,第一,确定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二,制定改革的总体规划和重点改革的方案设计;第三,采取坚决的措施,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在于进行第二项工作,做好改革的总体规划和重点改革方案的设计工作。

  南方日报:网上报道,近日您和一些经济学家联合倡议重组国家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路线图。您提出这一建议的意图是什么?

  吴敬琏:网络上的这一报道有一点误传的成分。实际上我的建议是尽快建立一个中央直属的工作班子,来统筹改革总体规划和路线图的设计工作。2012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晚些时候“明确提出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和路线图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在时间已经很紧了,所以应当尽快把工作班子建立起来。

  当然,我并不反对重建国家体改委,不过那将是一个执行机构而非决策机构。今后改革涉及的不仅是行政部门,还包括党委、军队等部门,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党政领导参加、直属中央的工作班子来进行改革总体方案和路线图的设计工作。

  拿20世纪90年代的那一轮改革来说,为了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即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中共中央建立了25人的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是当时的中办主任,副组长则由当时中财办主任和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担任。另外,中财办还派出了300人,参加16个调查组赴各地和各部门调查。由于有从80年代中期以后多次进行改革总体规划的积累,经过6个月的工作,文件起草组比较好地完成了制定总体规划(又称行动纲领)的工作,为从1994年开始的全面改革做了方案准备。这一次的总体规划,没有上一次那样多的预先积累,就需要留出更多的工作时间。

  南方日报:对于改革总体方案设计具体做法,您有哪些建言?

  吴敬琏:我想在社会广泛参与下由中央工作班子统筹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可以循着两条基本的线索进行:第一条线索是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从当前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入手,探寻造成问题的体制性原因,提出需要进行改革的项目。当前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政治领域都存在一些反应强烈的突出矛盾,就事论事的“对症治疗”只能取得短期疗效。为了釜底抽薪,必须找出产生问题的体制性原因,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铲除问题的制度基础。

  例如,居民收入差距悬殊是一个当前社会反应十分强烈的问题。前一时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现有再分配体制的缺陷,希望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限制垄断部门工资和增加福利来缩小收入差距。这显然是不够的。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流通的结构和分配体系。要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必须对整个经济体系作全面的考察。以中国现实情况为例,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生产基础首先在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必然造成资本所有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和劳动收入比重的相应降低。所以,为了缩小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首先需要着力进行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保证初次分配在效率的基础上向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方向转变。同时,必须打破垄断、鼓励竞争,铲除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以及在再分配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体系的调节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第二条线索,是把需要进行的改革按照体制的领域归类汇总,最后梳理出那些最关键的改革,形成一个“最小一揽子”的改革方案。它的意思是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巨大系统,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必须配套进行,单项突进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但是在每一个阶段上,改革又不能无所不包、四面出击。因此,要对牵涉面广、全局性强、复杂交叉的重大改革进行精心梳理,选出一组相互依存的重点改革项目,形成“最小一揽子”的改革方案,实现总体方案的协调推进和重点突破。

  除了这里讲到的需要一揽子进行的改革,还有一些既符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又与其它改革没有太大关联的改革项目,就可以择机单独推出。例如,最近出台的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改革,就属于这类改革。这一改革已经呼吁多年,现在终于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中实现。

  此外,还有一些上一轮改革中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例如电信产业、电力部门、铁道部门的改革就属于这类,它们都要在总结已有改革的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将改革进行到位。

  建立完善

  竞争性市场体系

  改革最核心的一条是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财税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等也都应当放到重要地位

  南方日报:改革是当前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呼声大体可分为几类:一类是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推进的,一类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的,有一类是围绕社会公平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推进的,还有围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推进的改革,等等。改革如何协调推进,对此有哪些讨论?

  吴敬琏: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团体对下一阶段改革的任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例如,“中国经济50人论坛”已经组织了多次会议,与会专家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有的学者提出将价、财、税改革配套,进行资源价格、利率、汇率、财政税收、地方债市场等十二项改革,其中首先是基本理顺资源价格,包括电、水、天然气、成品油等价格,形成资源的市场均衡价格体系,保证这些行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基本稳定;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把农业改革和加快新型城镇化放到重要地位。所有这些意见,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当前最需要把哪些改革项目装入“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中?

  吴敬琏:这个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我的初步想法是:最核心的一条是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我国目前的市场存在三个短板:第一是市场没有完全形成;第二是产权基础模糊不清晰;第三个问题是行政权力干预和缺乏竞争。大家都认识到建立市场、保护产权的重要性,但第三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即忽视了“市场的灵魂在于竞争”。在我看来,要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需要着力地进行以下一些改革:一是确立市场的产权制度基础;二是放开各种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三是要明晰市场的竞争规则;四是反对垄断,强化竞争;五是要实现司法公正和加强合规性监管。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财税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企业改革等,也都应当放到重要地位。

  顶层设计

  和基层创新互动

  近年来,一些中央部门采取了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改革措施;从地方看,改革的创意也显得十分活跃

  南方日报:您在《重启改革议程》一书中回顾了当代中国市场化改革历程,既有来自中央主导的改革,更有来自首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河的农民、返城知青、乡镇企业的创新。这些来自下层的创意和努力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进而出台惠及全国的政策,最终将整个中国推上市场经济的大道。以您的观察,近年来“基层创新”出现了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吴敬琏:从中央部门到地方都出现了一些试验性的改革探索。

  从中央部门看,近年来一些中央部门采取了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改革措施。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灵活措施,逐步走向存贷利率的市场化。中国证监会正在采取措施改变实质性审批为主的监管方式,走向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的合规性监管。这些改革的步子虽然不大,但是方向正确,影响也很深远。

  从地方看,改革的创意显得更加活跃。比如,上海市最先提出的对发展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大城市和国家财税部门的积极响应,有望加快增值税最终向消费转型的步伐;还有广东省的一些体制创新也很值得注意,其中包括:从深圳开始的民间组织无主管设立改革,现在已经在广东全省实施,人们普遍认为,这为推进社会建设走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允准下,广东从2012年开始进行简化商事登记制度的试点,这显示了用“法无禁止即自由”取代“普遍的行政许可制”的开端。(特派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邹小玲)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