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中国城市化呈现“投机性城市主义”现象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10日 14:2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警惕投机性城市化

  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动的高潮,当时的评论家就预测,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时代”。但是直到2011年,官方才正式“发现”,这个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部分人口聚居在城市的情形。

  从建筑环境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基础设施、城市配套设施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中国已经为城市化聚集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在这方面,大城市起到了表率作用。例如北京,2000年代,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了房地产行业。这样的城市积累模式在地理上并不均匀。天津在2008年的时候,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到该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迅速上升到71%,但在本世纪的头8年里,天津的房地产行业仅保持在城市固定投资的20%或更少的比例。

  但是,随着家庭和地方政府财富的急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被迈克尔·高盛称为“投机性城市主义”的现象。与迈克尔讨论的印度班加罗尔的情况不同,中国的投机性城市化不仅限于单个城市,而是在整个国家蔓延。地方和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博弈,并没有让情况有所改善。为了成为一个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各级政府带头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所谓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都在努力发展为“世界级大都市”。除此之外,城市再开发也成为地方政府投入的关键领域。

  中国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对土地资源的运用,这也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地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征税,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转让费和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土地收益被地方政府算作预算外收入,这也是推动地方政府寻求更多土地资源的动力。地方政府有3 种方法达到他们的目的:通过对现存的行政区域进行扩张(包括合并相邻的县城),为当地政府带来更多对农村土地的控制权;通过设经济特区或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如斯蒂芬·格雷汉姆所说的“分裂式城市化”;最后一种,是集中城市行政区域内现有的土地资源,并通过再开发而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