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群体上访60%与土地有关 专家:现行土地制度不可持续(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14日 08:40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提高利用率——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扩展阅读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路向何方

  编者按 当前,正在萌动的以农村承包地、建设用地利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将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它既是稳定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需要,又是农民带着财富,稳妥转户并融入城镇的制度基础,还是科学、合理满足我国未来城镇发展大规模用地需求的必要前提。如何使新一轮土地改革更好地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目前的难点、焦点。

  实现农民对承包地的“处置权”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随着农村耕地发包给农民,并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大幅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但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小农模式,农户数量庞大、农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副业化、兼业化、老龄化现象突出,面临“两高(市场高风险、投入高成本)两低(产出低效益、种地低素质)一弱化(村组集体‘统’的功能弱化)”矛盾突出,也已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少专家认为,要克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真正保证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协调城乡发展,在承包地改革问题上,其核心目标一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筑牢根基,二是继续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浙江大学教授顾益康认为,承包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保障农民“处置权”的实现。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宜沿着“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同时,不少专家认为,在承包地改革中,应注意不同群体不同的改革诉求。

  对选择留在农村的农民而言,应进一步从法律层面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让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长久不变”落到实处,确权固权稳定承包者经营者的恒心,消除土地预期不稳问题,稳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对今后转户进城的农民而言,应保障其土地财产权,探索建立“人地分离”制度,实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