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云南省长:云南开启“桥时代” 出路在开放(2)

2013年10月21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进而打造涵盖21个经济体、28亿人口的亚太大市场。

  9月3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过去的十年,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未来十年,双方要继往开来,推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钻石十年”。

  历史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与合作源远流长,“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人们耳熟能详。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其他国家,印度、孟加拉国等8个南亚国家邻近,具有面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云南省坚决贯彻中央外交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和民间交往频繁,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深厚的情谊。

  我们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扩大和推进,云南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这也将给云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新闻周刊:面对这样的机遇,云南都做了哪些准备?

  李纪恒:中央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标志着中国沿边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沿边地区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全方位开放的主战场。我认为,沿边开放和“桥头堡”建设是当前和未来云南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此,我们必须站在“为我国打通一条新的西向贸易通道、为扩大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开辟新的天地、为西部大开发拓展新的空间、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云南沿边开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新形势下的沿边开放工作。

  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和发展云南。“桥头堡”建设既关系到云南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是国之大计、省之大事、民之大业。

  事实上,云南正面临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格局。除面向东盟外,面向南亚开放也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时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紧密连接。云南是这条“走廊”的重要节点、核心区域,大有作为。

  云南加快发展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今年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桥头堡建设为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总抓手,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领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开放道路,为我国沿边沿海开放拓展新空间,创新开放新模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抓住机遇,必须提高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提高驾驭对外开放的能力。同时,必须苦练内功。当前,云南经济运行还面临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持续增长压力加大,资金筹措依然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幅上升,城乡居民增收乏力等多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积极破解。

  开放合作模式得到有效验证

  中国新闻周刊:“桥头堡”建设为云南带来哪些变化?

  李纪恒: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基础先行意识,全力以赴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加快铁路“八出省四出境”、公路“七出省四出境”、水运“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和面向西南开放的空中走廊建设,促进国内外互联互通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水利、能源、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桥头堡建设基础。

  二是抓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跨越发展。云南省正处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阶段,必须牢固树立“产业兴省”、“产业强省”理念,坚定不移地把承接重大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主动承接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滇中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跨(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各类开放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跨越发展。

  三是抓三大平台建设,拓展开放空间。第一,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努力把该博览会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推动南亚、东南亚区域各国开展对话交流、经贸合作、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第二,建好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金融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广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机构及中介机构来昆落户,努力构筑金融资源、金融资金、金融人才的洼地。第三,强化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群建设,科学建设山地城镇,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提升城镇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抓开放环境营造,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政策体系,以更优惠更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云南建设,努力形成集聚效应。

  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年云南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合作模式是否得到有效验证?

  李纪恒: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开放走向辉煌,云南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努力变“交通末梢”为“开放高地”。今年6月份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南博会暨第21届昆交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开放高地”的效应成果。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团参会,外经贸成交1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盛会,其意义不仅是成交额的增长,而证明云南在更广阔、更高的舞台是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初尝发展路径转变的甜头。★  记者/王林 蔡如鹏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