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汪洋:部分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 破坏生态难以为继

2013年10月24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汪洋:做好秋粮收购 防止发生卖粮难打白条等现象

  汪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须切实深化改革

  汪洋:今年粮食丰收基本定局 生产将实现十连增

  水利部:今年解决63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黑龙江今年遭严重洪涝灾害 526万人受灾损失196亿

  中新网10月24日电 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一些地方长期超采地下水,不少地区河流污染、湖泊萎缩,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汪洋说,中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农田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汪洋表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尽管中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从长远看,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工业用途拓展,粮食供求总体偏紧的趋势难以改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发展粮食生产高度依赖灌溉条件的改善。

  目前中国还有近一半的耕地缺少灌排条件,现有的灌区也存在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大“硬伤”。只有紧紧抓住农田水利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汪洋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给中国也造成了极大影响。一方面,气候变化带来气温升高、雨带波动等问题,传统的旱涝格局发生变化,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在功能定位、建设标准、配套装备等方面不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突发多发,气象灾害的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加剧。顺应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掌握主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汪洋指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紧缺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现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0%以上,但用水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而世界先进水平已经达到0.7—0.8。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长期超采地下水,不少地区河流污染、湖泊萎缩,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才能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汪洋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一些地区水源工程严重缺乏,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干旱缺水经常发生,农村还有上亿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防洪设施尚不健全,防洪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中小河流、病险水库还存在不少隐患。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改善民生。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