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企业家谈参股国企:动辄增资1000亿 我没钱也不敢(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21日 10:1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国企的担忧——国资流失和利益集团

  关于混合所有制,民企、国企都有各自的担忧。从国资的角度出发,其担心主要在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之成为向特殊群体或权贵资本进行利益输送的一场盛宴。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历经30多年的国企改革,几经反复中的确经历了国有资产流失之痛。

  如今,推进混合所有制,按照比例安排,多达3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放向市场,如何操作、评估,并实现增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这既是对前一轮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提醒和告诫。如果改革成为了少数人牟取私利的机会,这样的改革就无法取得成功。

  不过,不少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央企,因其相当的行业垄断色彩,过惯了唯我独大的舒服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央企老板的普遍心态。而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不但原有的利益格局必将被打破,而且国企的老总势必要万分小心。搞得不好,被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那就不是有功没功的问题了。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朱永芃在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上说:“我其实特别支持混合所有制,但我们也确实有这方面(国资流失)的担心,不敢混合。回收资产的时候,多了少了怕说不清。”

  混合所有制改革很难,刚刚卸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一职不久的云公民委员说,“我们国企的老总一定要十二分地小心,国企之间自己混合是安全的,国资不会流失,民企来了就容易出问题”。

  “就说我们银行贷款,贷给民营企业,万一他哪天还不上,我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啊。我们也不敢。”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

  对于国企老总们的担忧,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出回应。他说,现在改革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利益集团”,“不可能因为你说要改革,马上这个利益集团就没了”;第二是人的观念问题,“制度惯性或者路径依赖,走老路走惯了,这是最关键问题”。

  其实,国企的“不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身。一方面,自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的设立了,但并没有规范运转,有的甚至根本尚未健全,至于职业经理人的设立与考核更是鲜有见到。制度不完善,行为界限不清晰,自然收支账就报不明白。如果制度健全,企业所有决定都是合规操作,无论盈亏都属正常,国企大佬们自然也就不怕“说不清”国资流失的问题了。

  “国企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国企自身要在运行机制上更加市场化,也可以说,国企改革最大的压力还是国企本身。”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戌源说。

  另一方面,部分国企自身身份有尴尬之处。保留战略性、公益性国企并无争议,但更多的企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既然是企业,就要向前冲,但身为国企,又必须对国资部门负责,经理人自然感觉束手束脚,担心“不好交代”也是情理之中。这似乎就是另一个老话题了:我们究竟该保留哪些国企?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