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企业家谈参股国企:动辄增资1000亿 我没钱也不敢(3)

2014年03月21日 10:1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如何走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困境

  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必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倒逼国企打开市场大门和股权大门,放弃继续“抱残守缺”的心态;更关键的在于未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混”得公平和透明,从而防止借改革之名“谋取暴利”,或变相歧视、打压非国有资本。

  需要国资主管部门尽快从管资产、管企业抽象为管资本。唯有从具体而微的“婆婆式管理”中抽身出来,形成“投资人监管”,更关注和强化出资人权益、资本收益,方有望超脱局部、着眼整体而不是过分偏袒某一资本构成;同时,辅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让法律利剑真正亮剑,令利润层层向下转移的“记账游戏”玩不下去,令资本运作全过程晒到阳光,则“国资改革”与“国资流失”的因果魔咒方有望被打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鹏远企业集团董事长朱立秋说,要形成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就不必再纠缠“国有”还是“民营”,“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混合所有制的建立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依赖于完善且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如此,才能打消非公经济话语权缺失的顾虑,消除非公企业除了分红外,“点头”“摇头”都不算的尴尬处境,切实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利益。因此,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公开透明。

  对于民营企业家关注的行政化任命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将取消行政化任命,由董事会来选聘和管理经营层。

  “在治理结构上,行政任命和改革方向是有冲突的。真正改革之后,应该根据股权比例多少选出股东代表,然后股东代表通过董事会的选举进入董事会。完全按公司法规定的程序来走,下一步会先搞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进。”黄淑和说。

  此外,黄淑和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尽可能做到“一企一策”,尽可能降低国有股权的比重,引入多个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民营企业最厉害的是机制灵活,国有企业最大弊端就是机制不活。所以要更多地引入战略投资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上要多下功夫,建立一套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

  全国人大重庆代表团代表、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曾先后在重庆、北京等地参与多个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他的体会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突破“三化”:一是国有企业要淡化行政化,二是民营企业要弱化管理家族化,三是全力推进市场化。

  郭向东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否可以拿出让大家看得见、进得去、混得好的‘线路图’,要放开哪些领域、哪些行业和国有企业,放开到什么程度,民营企业进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哪里;绝对控股、控股或不控股具体指哪些企业,股权结构比例怎样设置;放开的行业企业要与具备什么条件的民营企业混合;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民营经济如何参与国企投资项目、如何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所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省市均在酝酿国企改革方案,根据进度,将在全国两会后至三月底前发布,具体的改革模式、侧重则各不相同。另据透露,此轮国资改革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混合所有制的推行比例,且各地将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地国企改革方案必然有所区别。

  新的国资改革以何指标为考量?各地的回答几乎不约而同——混合所有制的推行比例。记者在采访中,部分地区给出了明确的数字,如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的二级企业要纳入股权多元化改革范围,确保2年至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各企业每年吸纳利用的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

  总之,没有市场化的环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就难以显现,民间资本真正的担心就无法抚平。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其过程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建立。(综合新华社 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济时报 科技日报 广州日报 中国经营报等相关报道)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