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领导被堵门要债 辖区供水遭停(3)

2014年07月26日 13:2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融资渠道收紧

  地方靠卖地还债的窟窿有增大之势,而银行、信托公司等融资渠道却在不断收紧,这让有的地方在还债问题上感觉“腹背受敌”。

  本刊记者从监管机构了解到,近年来政信合作产品数量日渐走低。2013年,国内第一个理财产品电子化监管平台已在上海上线,3290款产品中,信托融资类产品出现明显增速放缓,其中政信合作产品自2013年下半年起已现下滑,还有的信托公司政信合作项目被叫停。

  在中部某省银监分局提供的材料中,记者看到,由于注意到未来三年辖内平台还款压力将明显加大,银监部门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今年,针对该省的省会城市近三年平台贷款还款过于集中的情况,督促相关银行根据平台公司和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及时收贷、收回再贷、据实定贷、引资还贷、只收不贷”的方式,以缓释存量平台贷款风险。

  “十个茶壶七个盖,有的地方债务问题快捂不住了”,一位银行部门省级分行的负责人说,“风险监管要求很严,现在银行跟地方政府只能握手不敢拥抱了。”

  湖南一位地级市的副市长告诉本刊记者:“现在从银行融资越来越难,逼得政府一天到晚找抵押物。银行的贷款财政担保已经不灵了,必须要人大‘背书’。有的地方被迫通过中介机构融资,一笔钱拿下来,到账的资金已扣除利息,剩下的拿出很大一块去还旧账,无异于饮鸩止渴。”

  重复建设苗头再现

  土地市场疲软,金融部门紧贷,有的地方为保税源,又纷纷加大投资。左边的旧工业区还在闲置,右边的新工业区又大批开发;建大市场、上大项目、建大产业园区,重复建设苗头不断显现。

  “我们近两年新建设了1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项目5个,包括建材、食品、国际商贸、水产品等,今年还准备再建大市场。”一位经济并不发达县区的干部说。但当记者在这里已建成的几个市场走访时,发现顾客及来往车辆稀少,一片萧条。这位干部承认,“许多市场确实人气不足,但为了发展经济增加税源必须还得上项目。”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传统商场正面临巨大冲击,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超10万亿元,国内连锁企业百强中,目前已有60多家投资进军电子商务。即使在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实体商场特别是高端商场供应过剩也导致近年来多家高端百货项目纷纷退市。而目前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或购物中心的建设仍在大干快上。

  各地开发区的建设同样如此。“过去我们市里就一个开发区,现在几乎每个市区都在建新的开发区,大区套小区,企业没招来几个,吃闲饭的倒多了不少。”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省级开发区的干部说。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新城新区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公开了一组来自该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中国90%的地级市正在规划新城新区,部分城市新城总面积已达建成区的7.8倍,有12个省会城市拟建55个新城新区,其中一个城市就要建13个。

  “一些地方的楼房和厂房建设速度太快了,不但浪费土地和资源,还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要警惕地方债问题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辽宁省一位县级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记者 冯雷 刘军 苏晓洲 王圣志 李斌 叶前 沈翀 杜放)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