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部分干部不适应经济新常态 惯性行为被指最大心障(2)

2014年11月02日 10:5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比如,“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稳增长急着救房市。一是该不该救?二是想救救得了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贺铿对旧思维“水土不服”也深有感触,“急于救房市就是心态不稳的表现。心态不稳,宏观政策的执行就不可能真正稳,就可能走老路。稳增长就有可能演变成新的四万亿,产生问题将会比原来老的四万亿更严重。”

  贺铿把当前改革调整喻为“治病”,“这个病是补药吃过了头所造成的,医治就不能再用吃补药的办法,盲目加大投资、扩张房地产,这样做下去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他认为,必须在发展思路上解放思想,打破旧模式的路径依赖,“只有采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办法,才能实现符合以质取胜的经济新常态。”

  “因此,稳增长,首先是各级政府要稳心态。”贺铿告诉本刊记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恢复到正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估计要三五年时间,“既不能着急,也不必过多悲观,努力使中国的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路,真正转向有质量、有效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辨识新常态动力来源

  那么,经济发展如何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支撑力又在哪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解答说,中国经济增长要靠效率提升,由五个主要因素决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管理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制度变革,“从这五个角度推动效率提升,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潜力巨大,我们要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向这些方面投入。”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需求。卢中原认为,中国机遇就在“新四化”中。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这“四化”如果协调推进,中国的需求面相当旺盛强劲,“即便增长速度下滑,‘四化’协调推进的基本面需求在那里摆着,5%、6%不是很可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不需要有太大担心。”

  不过,也要看到,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这五个方面,基本上都是慢变量,尤其短期内在旧模式下规模增长难以为继、发展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挤压的负面影响还将伴随。因此,一方面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然改革,另一方面一定要找到新的动力来源、利润来源、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加快当前中国经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例如,东部的速度比中西部下降得更明显,更早地遇到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遭遇的所有困难。怎么办?近年来,东部地区开始选择主动出击,淘汰落后、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发展民营经济,鼓励产业迁移,寻找新的动力来源、利润来源、增长来源,包括新的增长模式、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体制变革的方向等等。

  “我们调研发现,在这些方面东部相当活跃。尽管一度中西部GDP和投资增速高于东部,但东部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一直高于中西部。”卢中原解释说,PMI是对市场的预见反映,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东部更活跃,说明在增长速度放慢的前提下,东部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微观层面的新动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最近一段时间所作的多次企业调查中,大多数企业反映,在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工业增长10%左右,企业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经营水平。

  “在所有企业家在座的场合,我不止一次地给他们竖大拇指。”卢中原感慨地说,“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是谁?未来中国经济的底气来源于哪里?就是那些能够经历大风大浪,有更强承受力、预期更趋合理的企业群体。”

  “中国跳得出中等收入陷阱”

  不过,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仍然有一个现实担忧令人难以释怀,这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增长年均高达10%以上。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后,迅速滑落到5%~6%的增长水平。国家发改委一位政策研究人士提醒说,“日本当年掉下来的时候,人均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90%。如果我们这么掉下去,人均GDP持续徘徊在六七千美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就会很大。”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发生,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一者财富积累没有更公正地得以分配,二者国家竞争力没能更上一层楼。”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程志强认为应该注意到中国有其独特性,“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增长较快的时候,还是相对较慢的时候,中国政府始终在关注着就业率、老百姓的收入和技术进步。”

  “这一届政府在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出了要让老百姓富裕,让所有人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他认为,目前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大力发挥中小微企业的作用,“通过大规模简政放权优化市场环境,政策引导和支持这些企业良性发展,繁荣市场基础,进而带动就业并惠及最广大的基层劳动者。”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速连续跑过GDP,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却年年创出新高,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科技兴国的战略一直没有放松,每一代领导集体都不断倡导用创新来推动发展。”程志强举例说,现在科技园区的兴起,吸纳了大批的大学生就业,“包括我们正在带的博士生,40%~50%都希望能够创业。只要国家政策到位,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这些高素质人才进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会比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创造更为惊人的高质量发展力量。”

  “当前,中央一定要注意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匹配的问题,比如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如何配套。把所有人的力量调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夯实了经济增长的基础,也就夯实了收入提升的基础。”程志强最后向本刊记者表示,有了这些作支撑,西方经济学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相信我们就能够平稳地安然渡过。”□ 文/记者 王健君王仁贵尚前名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