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2015年十四部委经济新“打法”:相继出台规划(2)

2015年01月21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住建部——确保楼市平稳 保障安居工程

  12月19日,陈政高履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会召开。陈政高总结了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并对2015年工作任务作出了“两点要求、六个突破”的部署。据悉,陈政高部署明年工作重点中,关于楼市政策的内容并不多。

  对整体趋势,住建部要求,2015年准确把握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地区间的差异,跟踪市场走势,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表示,这是近八年来住建部首次在新年工作部署中,房地产领域没有提及具体的政策或措施。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2015年强调“注意地区差异”,意味着楼市政策调控主体将下放。

  在2015年工作任务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重点内容。陈政高表示,2015年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明年计划新开工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要打好独立工矿区及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实现在2015年基本完成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在2017年基本完成独立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任务。

  住建部明年要下功夫抓配套设施建设,下功夫抓分配入住,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过上舒适的生活。为此,各地在根据需求集中新建公租房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即通过市场提供房源,政府补贴租金,实现“补砖头”“补人头”并举,提高住房保障效率。

  回顾:

  陈政高总结,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变化,住建部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及时调整了限购、差别化信贷等政策。但他也强调,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据悉,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目标已全面完成。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面完成了700万套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任务,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完成26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商务部——疏通内贸为重 优化资源配置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12月28日在京召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2015年商务工作重点要抓好改善市场环境,扩大居民消费;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走出去水平;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五项工作以及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进、强化执法司法协作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自主品牌出口增长、中非工业化伙伴、服务贸易振兴、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京津冀市场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全球价值链跃升、建营一体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等十六个重要专项工作。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商务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因此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培育竞争新优势。所以,从工作部署看看,我们在国内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寻求更多的双边和多边投资贸易协定谈判。

  上述2015年商务部十六个重要专项工作中,逾半数与内贸相关。随着步入经济新常态,我国内贸领域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流通方式变革常态化;流通体制改革常态化;扩大流通领域开放成为新常态。为适应这些变化,政府在管理流通中的职能也应相应变化,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第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包括推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重要商品的分类管理体系等;第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建立内贸流通管理的权力清单。

  双边和多边合作方面,下一步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开工建设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开展能源资源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对沿线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投资。

  回顾:

  2014年,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展现新局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中韩、中澳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美投资协定实质性结束文本谈判,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等重大经贸成果。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于12月在全国开展六大“专项行动计划”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包括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全国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商务诚信建设和强化执法司法协作6个方面。与此同时,确定了上海、厦门、青岛、南京、广州、成都、湖北黄石七个城市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综合试点,试点方案已经于2014年底正式上报国务院。

  商务部数据显示,剔除不可不因素,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3.3%,外贸占全球份额进一步上升。这一数据明显好于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透露,中国连续第二年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预计2014年全年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2.2%左右,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在10.5%左右,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央行——定向调控 松紧适度

  2015年1月8日至9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15年工作的十一项主要任务,主要包括继续实施定向调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和管理现代化等。

  央行工作会议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015年要继续实施定向调控,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早在2014年12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文,盘点了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开展民营银行试点,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金融改革在这一年大动作不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称,其实这是由于此前国内金融体制脱实向虚偏离轨道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愈发明显,因此金融体制改革今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央行工作会议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机构分析认为,央行更多的是相机抉择的政策立场,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整体的基调是稳健,但是把握上是相机抉择。

  回顾:

  2014 年央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这一年,央行非对称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建立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正向激励机制。创设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央行此举不仅丰富货币政策工具,而且建立起短中长期利率走廊,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指引与保障,逐步发挥利率价格引导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改进和加强“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这一年,金融改革加快,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内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和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一步扩大。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对外,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对外开放取得进展,推动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试点。

  人民币跨境使用越来越广泛。2014年,在10个国家新建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平稳较快发展。与13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新签或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新增成为拉升社会融资规模上升的主要动力。201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之前的历史最高水平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的9.59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9.4%,比上年高8.1个百分点,占比为五年来最高水平。但是,12月M2增速放缓至12.2%,创八个月最低,低于央行全年约13%的增长目标。

  审计署——重点审计养老金保障房

  201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12月25日在京召开。对于2015年的审计工作,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要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绩效,切实做到“六个贯穿始终”。

  具体来说,2015年的审计工作将向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其中,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将成为发力点之一,明年将持续组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切实发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另一大发力点是财政审计。通过审计促进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刘家义指出,2015年要促进盘活存量,重点关注各级财政资金该投未投、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关注存量资金的成因和结构,促进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和发挥效益。

  民生审计方面,刘家义透露,审计署明年将统一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等情况,揭示存在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刘家义指出,需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突出审计重点。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的监督重点将有所不同。

  投资审计方面,一方面促进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及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堵塞漏洞,保障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刘家义透露,审计署2015年将组织对部分高速公路进行审计。

  资源环境审计方面,围绕中央关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加强对资源管理、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情况的审计。

  回顾:

  2014年1至11月,全国审计近10万个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18万多篇,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400多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300多件,还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了一批重特大腐败案件。

  国资委——新常态下做强做优做大央企

  12月22日,2014年度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京召开。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国资委要带头自我改革、自我革命。在部署2015年国企改革任务目标时,国资委将国企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员工持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四项改革”试点等列为五大工作要点。

  按照国资委的部署,2015年各地国资委将以聚焦监管内容、调整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为重点,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授权一批,下放一批,收缩一批、移交一批。

  据悉,2015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将会更加具体而明确,张毅表示一是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要明确其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在张毅的措辞中,“做强”与“做优”已提前于“做大”,显示国资委对央企发展思路的转变,因此利润指标转好亦可反映央企基本面转暖。

  李锦分析,这不仅意味着国资委职权的调整,亦意味着2015年国资改革将刮重组风,虚胖的央企将面临一轮“大瘦身”,央企一定程度的存量资产会被重组压缩,调整结构。

  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会议要求,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会议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张毅在会上表态,2015年国资委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对低效无效、长期亏损、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不良资产,要果断进行“关停并转”。重组整合内部资源,清理不必要的参股公司和壳公司。

  同时,张毅专门在会上向各地方国资委和央企负责人解释新常态下的央企的困难、挑战与机会。据其分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也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也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改革亦应顺应新思路。

  国资委还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等列为2015年央企工作要点,强调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战略规划落地,加大央企“联合出海”力度。

  值得注意,反腐工作仍将是新一年国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张毅说,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坚决根治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形象的突出问题,坚决惩处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和腐败分子。会议还特别强调,本次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对象是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

  回顾:

  2014年年初,国资委曾明确表示要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

  7月中旬,国资委宣布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公司启动四项改革试点。记者获悉,目前6家央企改革试点方案已制定完成,有望近期公布。

  数据显示,国资企业2014年前11月实现营收39.8万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1.9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央企实现营收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2%。同时,央企国际化步伐开始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央企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

  税务总局——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1月8日至9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表示,2015年税收工作要坚持税收改革、税收法治、税收开放三轮驱动,坚持弥补短板、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三措并举,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立法等工作。

  王军指出,将深化税制改革,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税工作指导和服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消费税改革,积极推动清费正税,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

  2015年我国将以规范税收行政处罚权为突破口,分批推出税收执法权力清单,抓紧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规范。同时今年将全面落实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与税收“黑名单”制度,对失信纳税人实施联合惩戒。

  回顾:

  2014年我国税务机关全年组织税收收入103768亿元(已扣除出口退税),同比增长8.8%。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新出台大的税收优惠有12类28项,税务部门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使小微企业受惠面进一步扩大到90%以上。

  税收改革方面。2014年持续平稳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深化资源税改革,实施成品油等税目消费税改革,放管结合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试行《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2014年,全国县级税务机关开始试行统一的纳税服务规范,通过规范9大类212小类1120个办税流程,做到了全国纳税服务一把尺子、办税一个标准,纳税人办税环节、办税次数、办税时间等减少30%以上。

  此外,制定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办税一网通”10条创新服务措施,制定《关于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意见》,推出税务登记便利化、后续监管精细化、风险管理常态化15条创新举措。

  国家工商总局——明确市场监管四项重点

  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确定了2015年市场监管重点,要求各地切实履行职责,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2015年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狠抓改革措施落地,不断创新、优化监管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环境,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快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真正体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要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要按照负面清单管理的理念,推进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创新。”张茅说,要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协同有关部门加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坚持市场主体法不禁止即可为,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要加强对上海自贸区试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评估研判,推动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的机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还确定了2015年市场监管重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信用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将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颁发荣誉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工商部门将加强对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执法,着力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以医药、机械等领域为重点,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强化合同监管,针对一些行业“霸王条款”屡禁不止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在网络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将严厉查处利用网络从事假冒伪劣商品销售、传销、虚假广告发布等违法行为,并依法追究非法主体网站责任。

  在商标专用权保护方面,工商部门将以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商标行为。

  回顾: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000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万户,各地掀起创业带动就业的浪潮,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消费者享有七日“后悔权”、维权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精神损害赔偿入法、禁止泄露消费者信息……2014年3月15日,群众期盼已久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

  5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新《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商标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成效。截至11月底,我国商标注册申请193.8万件,审查商标注册申请206.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3.9%、67.4%;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1517.9万件,累计注册量990.3万件,有效注册量840.4万件。

  工商部门在2014年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纪念日之前采取行动,组织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内地4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各级工商部门共立案查处垄断案件43件,同比增加48.3%;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2.6万件、商标违法案件3.3万件,同比分别减少25.1%、16.0%。

  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这是2014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10月1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为信用“基础桩”构筑了坚实的基础。10月31日,《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公共服务、政策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

  银监会——全面深化银行业改革

  银监会召开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2015年银监会将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全面推动金融法治建设,全面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认识新常态下银行业的五大特征,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系统研究市场机制促进新发展。

  全面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各类银行机构。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加快出台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完善民营银行持续监管框架;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广泛吸收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扩大村镇银行民资股比范围,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民间资本占比;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机构重组范围。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银监会还表示将积极推行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建立“三张清单”。完善监管事权划分,公开审批流程,提高监管透明度。推进监管架构改革,优化监管流程和监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向监管中心工作倾斜。

  回顾:

  2014年以来,银监会简政放权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清减审批项目、完善相关法规、强化事中事后管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银监会已主动公示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将原有的12项审批事项取消3项,保留9项,清减比率达到25%。下一步还将对现有9项审批事项进一步清减,拟取消2项、下放1项,确保审批事项清减比率达到50%。今年已先后修订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缩小行政许可范围、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

  在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方面,银监会6月30日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扩大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和存贷比分母(存款)计算口径、减小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以此“松绑”银行存贷比管理。《通知》自7月1日起实施。此举有助于银行增加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入12月,权威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已将修改商业银行法建议方案上报,可能涉及到存贷比指标修改。存贷比指标有望不再作为银行业硬性监管指标,而是作为动态的监测指标。

  银行业各项经营管理和风险监管指标稳步向好。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1%,保持在较低水平。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19.78%和1.35%;成本收入比下降到28.87%,同比降低1.3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29.7%的较高水平;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2.93%,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部分,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大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11月30日,国务院就存款保险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欲正式在我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完毕,我国将形成包括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银监会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三道金融安全网。

  证监会——监管转型 明确分工

  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于1月15日-16日在京召开。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

  在论述IPO注册制的时候,肖钢用了一句话概括其精髓:“企业拥有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天然权利,只要不违背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企业能不能发行、何时发行、以什么价格发行,均应由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

  据悉,2015年全年估计有220家企业上市集资,总筹资规模约1350亿元,项目数及集资金额均较2014年增长。

  在注册制下,证监会的主要工作,必须从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2015年,肖钢要抓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中央监管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从“人工判断型”监管向“技术导向型”监管转变。

  如果说2014年的讲话绘就了证券期货领域改革路线图,那么肖钢今年的讲话则是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延展,体现的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改革精神。

  肖钢指出,要完善行政监管体系,合理配置证监会机关部门职责,有减、有保、有扩,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适应,厘清派出机构与会机关、交易所、会管单位、行业协会的职责边界;研究调整派出机构内设处室,解决内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

  同时,探索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后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运行方式与途径,厘清行业协会与交易所之间的自律监管分工,从会员的机构属性、业务属性和行为属性来界定对会员的自律监管职责,不搞“二机关”老一套。

  1月9日,证监会宣布,自2015年起停止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年检工作。证监会及各派出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咨询机构的常规监管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回顾:

  过去一年,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呈现雷霆之势。据统计,2013年下半年启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以来,证监会已调查内幕交易线索375起,立案142起,分别比以往同期增长了21%、33%,而对操纵市场行为的“围猎”更是在近期明显升温。给那些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当事人当头一棒,同时,也警示那些心存侥幸的人,“莫伸手,伸手必备捉”。

  2014年是改革的一年:新版新股发行体制的施行,有效遏制了过去新股发行“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低发行价、低市盈率、低募资额”。

  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解决了过去一直探讨的存量发行问题,鼓励持股满三年的原有股东将部分老股向投资者转让。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有47家新上市的公司实施了老股转让。

  2014年新股发行重启,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窗口指导”,上市首日设定了44%的涨停上限。在此之下,上市首日达到涨幅上限,且随后出现连续涨停已经成为常态,投资者对于次新股的追逐也成为常态。2014年以来,证监会累计下发7批IPO批文,共有125家公司搭上了通往A股市场的快车。这125家公司共发行65.76亿股股份,募资总额约670亿元。

  不过,IPO“堰塞湖”现象仍旧存在。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2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54家,其中,已过会38家,未过会61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91家,中止审查企业25家。若不算上后面新申请的拟上市企业,假设最高发行350家,仍将有300余家在A股门外等候。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