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租房:海南“夹心层”新希望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8日 11:12 来源:南海网 参与互动(0)

  不能租廉租房,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不能买经济适用房,又买不起商品房;刚刚毕业,收入不多又没有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夹心层”。

  今年海南省“两会”期间设立的民意直通车,呼唤解决住房难的“夹心层”声音最为急切,因为这一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无能力购房的群体一直饱受住房难的困扰,被定位于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公租房因此成为他们的希望所在。

  从2010年海南第一次提出建设公租房到现在,短短2年多时间,海南公租房建设层层加码,迅速从市民眼中的新鲜事物变成全省“夹心层”解决住房难题的一个巨大愿景。

  “公租房快点建成就好了,我很想要一套。”3月17日,陆芃睁大明亮的双眼,热切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去年从海南某大学硕士毕业的她,因为舍不得温暖的海南,找到了海口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住哪儿”却让她很是犯了愁,刚毕业的她收入有限,很难租到合意的住房,不得不在单位附近找了一个陈旧逼仄的小房间。因此,她对公租房饱含热烈的期待。

  从2010年海南第一次提出建设公租房到现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海南公租房建设层层加码,迅速从市民眼中的新鲜事物变成全省“夹心层”解决住房难题的一个巨大愿景。因为,海南近70万像陆芃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基本都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解决,海南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也将因此写上闪亮的一笔。

  曾经被遗忘的群体

  “4年里换的是工作,不换的是一张高低床。”许明林苦笑着说。

  这是一张长约1.8米的高低床,是2008年许明林初到三亚时与朋友合买的。时过4年,如今他工资也仅约2000元,除去房租水电,在物价高企的三亚生活,他每月往往所剩无几,所以只能选择与他人合租、睡高低床。他曾经自嘲自己这样的人是“被遗忘的群体”。

  在三亚,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海南天涯水业集团董事长周阳说,三亚旅游、餐饮、商贸、交通、金融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近20万,其中近15万人有住房需求。由于户籍大多不在本地,大多数人只能租住私人房屋,这些私人出租屋无论是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还是在商业、餐饮、交通等公共配套服务方面都缺乏保障与配套,同时过高的租金也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这些曾经“被遗忘的群体”,在全省多个市县或多或少地存在,海南省住建厅初步统计,全省外来务工人员有近20万户(包括省内流动人员),按照海南户均人口3.63人计算,规模接近70万人。

  此外,还有大量中低收入家庭也属于“夹心层”。

  例如,民建海南省委在2009年省两会上的一项提案称,由于海南住房新体制尚不完善,包括中低职级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在内的中低收入家庭既不符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其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住房供应体系,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海南大学教授李仁君认为,如果按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客观上形成了住房保障的盲点,即夹心层问题。这一层次的人群,由于其收入不够低,所以在政策上无法享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而同时又买不起普通商品房,成为处于制度夹缝中的人群,而且该部分人群数量又很大,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必须予以重视。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