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杭州:松限之后忙于去库存 楼价继续博弈探底(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1月14日 10:4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马年第一跳

  全国“第一跳”在这里

  这里是杭州城北,连片都是新盘和工地。今年2月18日晚,德信北海公园以均价15800元/m2清盘,祭出近4000元/m2的降幅,此举被业界视为“全国楼市马年第一跳”。危机一旦爆发,波澜壮阔的降价潮由此拉开序幕,杭州楼价的平均降幅达12%,整个楼价基准线则下降了25%。

  松限第一盘

  合景开盘喝了“头啖汤”

  粤派地产商合景泰富在余杭区开发了他们入杭的第一个项目瑜翠园,说来真巧,8月30日开盘当天正好赶上了限购全面解禁,成为“头啖汤”的受益者,当天推出的100多套均价约1.4万元/m2的精装“刚需”洋房顺利售出八成,而周边楼盘的毛坯均价才卖1.1万元/m2。左图中的合景杭州公司总经办副总经理徐宵岚对记者表示,政策松绑的关键是利于市场信心的提振。

  豪宅逆袭狂签

  “松限”后豪宅又牛了

  豪宅盘是“松限”的最大受益者,在杭州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位于主城区的指标豪宅盘武林壹号。这个成交均价高达6万元/m2的豪宅盘,在限购解禁后的第一天成交额就达1.6亿元,狠狠“井喷”了一把。在解禁半月后记者走进该盘售楼部,发现这里不仅价格傲人,连销售人员也傲气十足,问价格,答:“一房一价”;想看样板房,答:“不可以,我们要预约。”

  淘宝账单抵房款

  万科淘宝营销试验田

  地产一哥万科推出的营销新招“以淘宝账单抵扣房款”,杭州可谓其重点试验田,有12个楼盘参与活动。这一针对年轻买家为主的营销手段到底市场反应如何?记者来到位于余杭的万科未来城,现场所见,这个“刚需”盘虽然宣传“噱头”十足,但当天人气并不兴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用淘宝账单抵扣房款,在这个楼盘最多优惠只是5万元,也就是相当于普通的折扣优惠。

  万科绿城 一兴一衰

  看杭州楼市生存法则

  杭州限购启示录

  杭州楼市是从2011年1月“国八条”推出限购限贷政策后进入速冻的,而在2013年却出现了拿地高峰,土地出让金达1300亿元,创出历史峰值,造成未来潜在供应量达5000万平方米,以每套100平方米算,估计有50万套的惊人潜在供应量。

  取消限购限贷后,杭州楼价会否出现大幅反弹?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基本不可能大涨。”抛开潜在供应不说,当前杭州楼市库存已达14万套,创下历史新高,“千方百计去库存,把房子卖出去”成为今年四季度杭州楼市的主基调。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对记者表示,未来两三个月对杭州楼市而言是非常关键的考验期,限购限贷的紧箍咒放松了,成交量能否回升?如果顺利回升,显示楼市缓过气来了,有量就有生命力。但如果成交量依然上不去,无量且价跌,则预示着真的有崩盘的危机了。因为目前杭州出现亏损的房企已达上百家,它们都把未来两三个月视为重要的观察期。

  在这次走马杭州的采访中,记者领悟到这个城市的楼市生存法则:正面典型如万科,面对淡市主动出击,推出多种灵活应对的促销手段,例如联手淘宝突围冲量。反面典型如绿城,其不接地气的开发模式便沦为了市场的牺牲品。逆市生存需要绝世武功,那就是敢于降价的胆识。大刀阔斧地抢现金、占先机。幻想和等都不现实,现金在手才能生存,只有生存下来,才能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宋卫平的绿城 败给了限购

  最近他又反悔了 称要“回归绿城”

  在杭州地产人士的眼里,最悲壮的事情莫过于理想主义者宋卫平败给了楼市调控政策。限购前,绿城一直是杭州人心目中“高大上”的房企,能拥有一套绿城的房子是杭州人的骄傲。当年,若想买一套绿城旗下的物业,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也有地产人士认为,绿城的“精品开发模式”需基于市场很好的情况下才能生存,它就像一件奢侈品,存在就是为了锦上添花,而当市场一旦变得残酷时,就会很难生存。

  今年5月,融创宣布63亿港元入主绿城,成为今年中国地产界最大的并购案。但到了上周,此桩交易却突然风云突变,原先言退的绿城前老板宋卫平突然反悔了,对外表示“将要回归绿城”。而已经接手绿城的融创老板孙宏斌据称也已经原则同意。有报道称,宋卫平对于“将要回归绿城”的理由有三点:首先是他本人接到大量业主投诉,主要是涉及楼盘质量问题;第二是诸多业主对失去宋卫平的绿城表示担忧;第三是双方在做事和考虑问题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无论如何,宋卫平的回归,估计掌声大部分出自绿城的老业主之手。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