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北海道举行第54届中国劳工殉难者追悼大会

2019年06月25日 13:4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日本北海道举行第54届中国劳工殉难者追悼大会
    慰灵祭参加者合影。(日本《中文导报》)

  中国侨网6月25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当地时间6月23日,第54届中国劳工殉难者全北海道追悼大会在距离札幌约70公里的后志管内仁木町・仁木町民中心举行。

  来自北海道室兰市、苫小牧市、美呗市、带广市、苫小牧市、札幌市、小樽市和当地的仁木町的日中友好人士近100人,在仁木町町民中心举行了交流会。

6月1日,三位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代表与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签署和解协议,接受三菱材料的谢罪并达成和解。三菱承认中国劳工人权被侵犯的历史事实并表示深刻反省,将向每位受害劳工或遗属支付10万元人民币,承诺出资为受害者在日本修建纪念碑。图为中国受害劳工及遗属代表出席中日律师联合记者会。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金硕 摄
资料图:中国受害劳工及遗属代表出席中日律师联合记者会。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北海道大学学友会和室兰工业大学各有9名留学生参加,加上札幌大学、苫小牧驹泽大学等,今年参加慰灵祭的中国留学生有27人。

  下午一点半,慰灵祭准时开始,100余人进行了烧香追悼活动。

  仁木町长佐藤圣一郎先生首先致悼词。佐藤町长向殉难者表示诚挚哀悼,表示不会忘记惨痛的历史教训,不让悲剧二次重演。

  中国驻札幌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孔多孜玉素甫,代表总领事孙振勇致悼词,感谢连续53年为向中国劳工殉难者举行追悼大会的日中友协的会员和仁木町人民的不懈努力。对长眠的中国劳工殉难者表示哀悼,期望以史为镜,面向未来,共创日中两国美好的未来。

  中国劳工殉难者全北海道追悼大会的干事总代表、小樽商科大学校长和田健夫先生致辞说:战争不仅产生大量的牺牲者,更让相关人们痛苦几辈子。希望通过追悼大会,消除战争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无论世界政治如何改变,也无法夺取人们心中祈祷和平的愿望。

  仁木町议会议长横关一雄的代理议员致辞时说,反省战争,再不重演历史,必须加强日中民间友好交流。仁木町是果树遍地的休闲之乡,现在也有很多中国农业研修生在仁木町工作。仁木町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当地与中国的农业、水产等行业的民间交流。

  追悼大会最后,大家观看了日中友协北海道联合会三木领衔太极拳爱好者表演追悼太极拳。至今已经持续36年,由余市、小樽、札幌、钏路的4团体太极拳会组成。

慰灵太极拳。(日本《中文导报》)
资料图:慰灵太极拳。(图片来源:日本《中文导报》)

  慰灵祭结束后,在日中友协北海道联合会会长鴫谷节夫夫妇陪同下,北海道中国会的运营委员长陶惠荣带着首次参加慰灵祭的会员,参拜了后志仁木町中国人烈士陵园,了解了日中不再战友好碑碑文的内容和书写人的故事。

  “日中不再战友好碑”由大谷瑩潤题词,左侧面“发展传统友谊,反对侵略战争”由郭沫若书写,右侧面刻有12名在当地矿区牺牲者的名单和出生地,背面刻有建碑的过程记录。二战在日本的中国劳工殉难者历史将和日中不再战友好碑一起,世世相传,代代永记。

  背景资料:

  1942年11月,当时的东条内阁为了补充日本国内劳动力,决定强制抓捕中国人充当劳力。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上海及江浙地区等十多省市抓捕一般市民、军事俘虏等,强制带到日本、从事残酷的苦力劳动。总数达到41762人、其中用船运有38939人。二战期间,北海道有16282名中国的一般市民和战俘在58处事业场从事残酷的劳动。二战期间惨死在北海道的中国劳工殉难者达3047名(全日本6800余人),占日本全国近半数。

  所有劳工被抓至北海道58个作业场的16282名,加上原来在那里的劳工人数,北海道共有劳工20430名,仅仅在一年里,强制被抓劳工死亡3047名,死亡率达18.7%(当时日本人的死亡率为1.63%)。(陶惠荣)

【编辑:李弘宇】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