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门台山李柏达:要将百年碉楼打造成银信展馆

2019年07月18日 11:35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 

  他要将百年碉楼打造成银信展馆

  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齐聚研究华侨文化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李柏达投入多年积蓄修葺家乡的旧碉楼,正在打造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希望吸引更多银信文化研究学者、爱好者,共同研究五邑银信。

  李柏达投入多年积蓄修葺家乡的旧碉楼,正在打造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希望吸引更多银信文化研究学者、爱好者,共同研究五邑银信。

  在台山,提起李柏达,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当地银信收藏量最多的收藏家,个人收藏的银信累计达5000多封;曾捐赠新宁铁路侨批、驼峰航线侨批、飞虎队侨批等大量银信侨批资料,用于博物馆的展示和研究;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台山银信侨批展览活动,积极宣传华侨文化……日前,他的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这是江门地区首枚世界邮展奖牌。

  如今,李柏达投入多年积蓄修葺家乡的旧碉楼,正在打造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希望吸引更多银信文化研究学者、爱好者,共同研究五邑银信。

  自己动手修葺家乡碉楼

  打造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

  在台山市四九镇五四村委会儒笏村村口,有一座百年碉楼——三益碉楼。在大半年时间里,李柏达每个周末都会来修葺这座碉楼,清洗加固、通水通电、修复门窗,让它重现生机。

  三益碉楼由李柏达的外公黎广饶等人筹资兴建。民国初期,黎广饶曾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儒笏村因靠近百峰山,经常遭到土匪骚扰。为了让家乡的乡亲有避难和防御的场所、财产不受损失,黎广饶与堂兄弟三人一起筹资兴建了三益碉楼。这座碉楼楼高五层,为青砖结构建筑,浓郁的欧式雕栏画柱和传统的灰雕等多种建筑元素在碉楼上巧妙搭配,尽显侨乡特色。楼内共有房间10个,每个房间都有窗户和枪眼。

  “我从小就听妈妈讲在碉楼生活、斗土匪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李柏达说。然而,他去年才真正踏进这座百年碉楼。原来,李柏达的外公、外婆、舅父等早年移居海外后,几乎与李柏达一家失去了联系,母亲在去世前也从未带他到过三益碉楼。2017年,李柏达萌生了打造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的想法,辗转多地,才找到了母亲当年口中的这座碉楼。1年后,李柏达与表哥一家沟通联系后,取得了碉楼的管理权。

  杂草丛生、围墙半倒、门窗皆无……这是李柏达走近三益碉楼第一眼看到的场景。从去年底开始,每个周末,李柏达夫妻二人对碉楼进行修葺,补建了围墙,通上了水电,整理了大量旧式生活用品和家具,其中包括黎广饶当年使用的“金山箱”。

  “为了节省成本,大部分修葺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连楼梯把手都是我从网上订购再自己更换的。”李柏达说,夫妻二人为此花了10多万元积蓄。

  如今,李柏达正在动手制作展柜。“除了银信,当年华侨的生活生产用品也会展示其中。”他说,希望通过展示银信等物品,为这座碉楼注入灵魂,展现华侨艰苦创业的精神。他预计,三益碉楼将在今年底完成修葺,在打造成为银信展馆的同时,成为银信文化研究工作室。

  热衷收藏研究银信

  希望聚集更多志同道合者

  19世纪60年代,李柏达的高祖父远渡重洋,赴美国参与修建北美太平洋铁路。1905年,他的曾祖父也赴古巴谋生。从那个时候起,李柏达家里就出现了银信。100多年过去了,李柏达家里积存的银信侨批、家书有80多封。渐渐地,他也对银信有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李柏达看来,银信见证了台山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华侨的创业史、血泪史,是中国华侨史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李柏达辗转多地,想法设法收藏各类银信。在他收藏的银信中,有一封是1908年从美国三藩市寄往台山的,由于目前遗留下来的清代末期银信数量较少,而且它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因此十分罕见。李柏达说,为了找到既具有一定历史年份,又是寄往台山的银信,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从一些老华侨中了解,从一些集邮爱好者中询问,从不同的邮市中寻找,最后才在一个邮品拍卖会上发现了这封银信。

  李柏达细心地保管每一封银信,分析每一封银信的历史背景,了解银信上的每一个邮戳、邮票甚至开口所代表的意义。不久前获奖的《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精选了近千封银信档案,介绍了台山银信机构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银信文化,描绘了侨乡文化的斑斓面貌。

  李柏达表示,研究一封银信,需要知识积累,需要翻阅资料,还需要爱好者互相交流。随着李柏达对银信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国内外不少银信研究学者、爱好者联系上他,一起交流,共同研究。

  正如李柏达为碉楼写下的对联“五邑银信聚宝地,三益碉楼迎贵人”,他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将银信文化乃至华侨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编辑:史词】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