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司法部:中国目前约有24万人在强制隔离戒毒(2)

2015年06月01日 08:4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戒毒医疗康复训练教育矫治成效显

  《法制日报》记者:近年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教育戒治成效?

  张苏军:近年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紧紧围绕吴爱英部长提出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四个转变一个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戒毒医疗工作取得新成效。各地高度重视戒毒医疗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根据收治规模和戒毒治疗需要,完善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努力缓解医疗资源奇缺的状况。目前,全系统共有医疗机构369个,其中医院93个,医务人员3700多名,为戒毒人员年免费诊疗约194万人次。积极推进戒毒医疗社会化,一些省份场所与当地社会医疗机构建立了急救和日常门诊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病戒毒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些省份通过聘请社会医院医生到所内坐诊、巡诊等方式,解决所内医务人员匮乏的问题;一些省份正努力推动将戒毒人员的医疗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同时,一些地方还根据收治传染性疾病戒毒人员的情况,加快推进建立特殊病专管所(区、大队)或建立专门的戒毒医院工作。目前,全国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所收治了近9000名感染艾滋病病毒戒毒人员,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共有66个场所,85个大队,84所医院(含卫生所)从事艾滋病直接管理防治工作。

  康复训练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进一步加强体能康复训练。各地针对体能康复训练工作需要,普遍开展了健身项目和体育活动,组织有针对性的体能康复训练。一些场所还建立了专门的康复训练场馆,配备了专业的康复训练设施;一些省份与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体能康复研究,研究探索体能康复训练考核评价体系。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在所内戒治康复区设立了“体能康复研究中心”,配备了人体成分分析仪、记忆广度测试仪、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人体承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等设备与器材,对戒毒人员进行心血管健康风险、心脏负荷力、肺通气功能、精神压力等专项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个体康复矫治方案。二是进一步加强心理康复训练。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和心理危机干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心理辅导,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拒毒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戒毒效果。目前,全国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有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9100多名,基本实现了场所心理矫治全覆盖。三是加强劳动康复。各地普遍充分发挥劳动的康复训练功能,为在所人员提供适宜、安全的劳动岗位19.6万个,加强生产劳动管理,选择适宜的生产劳动项目。

  教育矫治取得新成效。一是着力完善教育矫治内容。司法部出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明确规定了七大教育内容,并指导各地抓好贯彻落实。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编印了戒毒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教材,正在组织编写戒毒人员《入所教材》、《出所教材》和《认知行为治疗个案》,各地编写了大量的补充教材,适应戒毒人员特点的戒毒教材体系基本建立。同时,根据戒毒人员的身心特点,探索进一步完善教育矫治内容,创新教育矫治方式方法。二是组织开展常规教育。普遍开展了法律常识、思想道德、戒毒知识、文化教育等,提高戒毒认知水平。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大部分省份将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当地总体规划,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并广泛开展就业推介工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再就业提供服务。目前,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其中获证率91%。同时,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和家庭帮教活动,建立帮教基地,举办帮教活动,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经费场所科技人才保障促发展

  《法制日报》记者: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为推进戒毒工作发展,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张苏军:近年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加强了经费保障、场所保障、科技保障和队伍人才保障。

  加强经费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强制隔离戒毒所基本支出经费标准》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伙食被服实物量标准》,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大多数省份已出台经费具体执行标准,戒毒人员的生活费、伙食费、医疗康复费和教育经费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01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加,同比增长10%。

  加强场所保障。针对南北收治不均衡的状况,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收治压力大的省份进一步加快场所建设,更好地满足需要;督促收治压力不大的省份合理规划场所用途。2014年12月,《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标准》正式发布,为场所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强科技保障。指导各地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推进戒毒科研成果转化,引进具有科技含量的设施设备和治疗仪器。

  加强队伍人才保障。一是积极适应职能转变新要求,加强教育培训,2014年司法部举办培训班4期6个班次,对800名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地共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3500余班次,参训警察5万余名,培训总计达22.2万余人次,基本上对全体干警进行了全员轮训。二是不断优化队伍专业结构。通过招录、在职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戒毒工作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是拓展戒毒工作急需的新的培训项目。北京、浙江等地已有部分干警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了康复训练师资格。目前,全国共有干警5.9万余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3700余人,800余人取得精麻药品处方权;专兼职教师1.3万余人,其中专职教师3000余人;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9100余人,其中专职心理咨询师1200余人,戒毒专业化队伍初具规模。

  规范执法推进戒毒医疗社会化

  《法制日报》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张苏军:下一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将坚持以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教育戒治为中心,以提升干警素质为关键,以实施戒毒工作标准化建设工程为载体,构建新的工作标准、新的管理规范、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戒毒执法,大力推进戒毒工作标准化建设,健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管理、生活卫生、戒毒治疗等工作规程,健全完善所外就医、诊断评估、提请变更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等执法标准和程序,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戒治考评机制,切实加强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

  三是进一步推进戒毒医疗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所内戒毒人员医保覆盖面等方式,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强场所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定期研判,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整治安全隐患,切断毒品流入渠道,实现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五是进一步加强保障工作。贯彻落实《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戒毒场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专门场所或区域建设,探索依托戒毒场所建立戒毒科研基地。完善动态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戒毒工作保障能力。 □记者孙春英

【编辑:叶攀】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