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体制改革再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春天故事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7月09日 13:2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再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春天故事

  原标题: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

  【光明述评】

  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

  ——科技体制改革再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春天故事

  科技体制改革扬帆破浪,创新驱动将再述春天的故事。

  7月1日,由上海市政府免费发放的科技创新券正式接受在线使用。手握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可以在线购买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施服务,通过仪器共享服务和用户补贴,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从而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上海的科技创新券新举,只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整体性,强调继承和发展,注重可操作性,聚焦制约科技创新和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统筹衔接当前和长远举措,明确分工、完成时限,把握节奏,分步实施,力争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2015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经济新常态之下,科技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持续疾进,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已经全速发动起来了。

  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全面加速

  放眼全球,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赛场硝烟四起,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既等不得,也慢不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从顶层设计上为科技创新按下了新一轮“加速键”。九大部分共30条改革措施的《意见》,聚拢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对外开放体制的系统改革合力,多角度、全方位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做出重大部署。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自我欣赏,而是真正要投入市场“烈火”中检验的“真金”。《意见》坚持需求导向,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同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意见》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意见》推出“四大举措”:一要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二从“评价”抓起,强化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分类考核。三从“激励”出发,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可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50%。四从“开放”入手,加快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立法,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抓住改革大势,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意见》坚持遵循规律,一是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二是为科学家潜心研究、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优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意见》坚持全面创新,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意见》突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可谓切中肯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过去30多年的几次科技体制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联动配合,使得创新要素进入市场和经济总是障碍重重。《意见》把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政策放在首位,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疾必将得到根治,科技必将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科技管理改革:深水区持续“破冰”

  曾经,纷繁复杂的科技计划名目和计划报送渠道,让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泓,几乎把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都用在了争取项目资金,参加各类会议、项目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等事务上,激烈的课题竞争中,少数人拉关系跑项目等腐败现象也不鲜见。“把时间还给科学家”成为他与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长期以来的共同诉求。

  近40个计划管理部门,上百个国家科技计划,创新资源“碎片化”和聚焦不够的老问题,已成为科技体制改革亟待突破的关口。事实证明,“九龙治水”“天女散花”的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方式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已不可持续,这样的科技事业会越做越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把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理顺。由此,一场被科技界视为科技体制突破口的改革,拉开了自上而下、部门联动的大幕。

  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用大约三年时间,打破各部门利益藩篱,破除条块分割,优化整合形成新的五大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布局体系。这一重大举措,被外界评价为“动自己的奶酪,啃最硬的骨头”。

  5月14日,旨在构建科技计划管理“顶层设计”,加强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密切相关的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一个大一统科技平台的雏形呼之欲出。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正式运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将从‘部门分散’管理转变为强化宏观统筹。”科技部部长、联席会议召集人万钢说,“各成员单位将共同努力,把联席会议真正打造成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中枢’。”

  同时,计划三年完成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优化整合工作初见成效。截至目前,首批47项已经完成整合,并在2015年预算中体现。按照新的“全链条部署、一体化组织实施”方式形成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试点,也已经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将按照程序经联席会议审议后启动实施。

  打开突破口,还需后续打好“组合拳”。一系列“实招”“真招”的综合配套,推动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2月25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实施近20年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迎来首次大修,为科技单位和科研人员带来利好。根据修正案草案,科技成果转让无须审批,转化收益全部留归本单位,奖励金额上不封顶,下有保障。

  ——4月15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规定》,为科技奖评审戴上“金箍”,对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推荐者和评审对象等4类人员的31种不规范行为说“不”,真正为遏制科技造假、评奖腐败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会议指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将有序承接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适宜学会承接的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进一步退后。

  ——5月初,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遵循科学客观规律,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经费分配方式,一方面下放预算权限,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鼓励绩效奖励,为科研人员“松绑”,另一方面实行更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紧盯”经费用途,杜绝学术腐败。

  此外,下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不日将正式发布。一张科技体制改革的蓝图已然绘制完成,一场宏大的改革大幕即将开启。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