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海归:光环褪去后的回归之路(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22日 10:1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回归故土中找到自我

  董漪今年27岁,从美国芝加哥回到老家宜兴,和老公一起经营一家文化创意公司。

  当年董漪去芝加哥留学,只是为了换个专业,压根没想到人生这个大题目。她本科被调剂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并不喜欢,一心想着读研时换个喜欢的专业,但是喜欢什么专业呢,也不清楚。干脆出国,反正很多同学都出国。董漪顺利拿到5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董漪选择的标准只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其他学校太偏远了,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来自小地方、20刚出头的董漪,一心想去开开眼界。

  虽然不缺钱,留学期间,董漪还是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学校只是靠近芝加哥,我就到芝加哥潮州人开的广东饭馆打工,还在日本料理店送过外卖,正好有机会把芝加哥好好逛逛。”美国的硕士文凭不好拿,况且还是名校,可是压力激发出董漪的潜能,她1年半就读完了学制两年的市场营销硕士专业课程,还花了几个月时间旅游。这时的董漪已经懂得,人生体验是可贵的财富,要利用机会多多积累。

  留在一线大城市,从事白领、金领工作,是不少“海归”的首选。回国后董漪的首选也是上海,成功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上海一家大型医药集团的海外销售,很快要被派往德国开拓市场。“这时候我跟父母的拉锯战也开始了。在老家的父母看来,一个女孩子,读到硕士,书念够了;24岁,该考虑婚姻了,回老家靠着父母生活比较妥帖。”董漪从小是个乖乖女,更重要的是,直到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于是妈妈每天一通电话催促,她就辞职回宜兴了。

  “刚回到老家比较郁闷。”从芝加哥到上海再到小县城,巨大的落差董漪一时无法消化。小城里工作机会少,董漪先在文化局下属单位做临时工,工资2000多。父母和亲朋好友认为,女孩子回苏南老家,考个本地公务员,再嫁个本地公务员,是最稳妥的人生。董漪一边奋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场上,一边面对父母安排的各种相亲,可都没有成功,一向随大流、听父母的董漪第一次思考起自己的人生: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

  仿佛是对她思索的奖励,转机降临了。董漪考入事业单位,又在相亲中结识了后来的老公小徐。小徐在东南大学读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在英国读硕士,回国相亲前已经拿到读博的录取通知。他刚下飞机就赶来会董漪,结果一见钟情。

  更戏剧化的转折在后面。小徐原打算读完博士留在英国做老师,如果留不下,也要去北上广,为了爱情,他决定留在宜兴发展。他说,如今,苏南小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也很高,也能实现理想;生活也很舒适,但绝不能碌碌无为。

  小徐给了董漪勇气:自己创业。在美国时,一切独立自主,多么快乐的人生体验,为什么回到老家反倒要依靠父母?但是创业干哪行,董漪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开始我想开个咖啡店,老公帮我分析,小县城里大学生、小资稀少,咖啡店的消费群体小,生意难做。”而董漪爱看电影,喜欢画画,是个“文青”。并且,她在文化局工作时,曾参与多场文化、文物方面的讲座展览,积累了相关知识,也重新认识了家乡文化,更对家乡的风土特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何不做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

  现在,董漪和小徐在宜兴开设了3层楼的文化公司,专卖宜兴特产的粗陶艺术品和紫砂壶,还有一层楼面做画廊。两人亲力亲为采买泥料、设计图样,再请师傅制做。“我们的东西不是大师作品,但是泥料好,做工好,是朴素、耐用、精致的日用品,让你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谈到公司,董漪兴致勃勃,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引入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设计理念,突出商品的个人独特性,“他们连卖一根大葱,都会精致地在包装上打上‘李伯伯的葱’这样的LOGO,是带着人情味的艺术品。” 董漪滔滔不绝,现在除了实体店,已在建立自己的网站,开设淘宝店,还想慢慢创立自己的品牌。

  从芝加哥到宜兴小城,曾经懵懂的董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奋斗的勇气。

  专家点评

  后梦婷(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社会心理学博士)

  年轻人是一个容易迷茫的群体,很多人失去了未来的方向感。一开始,董漪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像她这样的人为数不少。“海归”应当学习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异域的教育背景会造成一些人回国后短暂的不适应,这时对社会环境应当多一些包容,中国永远不会变成异国,年轻人也不能丢失自己的文化血脉。董漪就是在回归家乡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我。

【编辑:罗渊】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