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跻身军用直升机生产大国 民用机国产不足1成(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13日 11:43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二、想让客户爱我们,就必须彻底荡涤“三老”思想,放下架子永远甘当乙方

  华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经典样板:贸易起家,深谙“长期做乙方”的制胜之道,“服务至上”是其灵魂。从乙方起步的企业,在血液中就积淀着一种基因:甲方至上,客户至上。所以,当其转型做产品的初期,即使是差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相结合时,也能够赢得客户的理解与支持;而当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相结合时,就更能得到客户的尊重与认同。华为的25年,正是坚守着“永远的乙方”这一信条走过来的。

  由于我们体内残留着挥之不去的计划经济基因,长期以来滋生了“老大”、“老爷”、“老店”的“三老”思想。

  首先是“老大”思想。中航工业直升机是国内唯一从事直升机研制、营销、服务、运营的大型国有航空企业,是国产直升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我们也习惯以老大自居,目空一切,傲视群雄,总以为别人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我们也能做。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些不争的事实。中国直升机市场是让全球任何一个直升机制造商都为之眼红的市场,在低空空域开放政策、庞大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呈几何数字急剧递增的富翁群体的强烈刺激下,欧直、阿古斯特、贝尔、麦道、西科斯基、俄直这些世界级直升机大鳄相继涌入中国。国内民用直升机机队中,有9成以上是国外直升机,仅欧直就瓜分了我国直升机市场约40%的份额,中航工业直升机仅占约5%,在国内与世界诸强展开了“七雄争霸”的肉搏战;国内群狼纷争,江苏、北京、上海、重庆、青岛、潍坊、九江等地10余家民营直升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我们受到了来自国外列强和同门兄弟的腹背夹击。“不差钱”的政府机关、国企巨头、商界精英优先选择外国生产的高端直升机;而一些民间发烧友往往更青睐民企生产的“经济实惠”的低端直升机,花几十万元即可拥有一架私人玩具。

  其次是“老爷”思想。我们自诩自己是中国直升机的国家队,堂堂正正的正规军,爱摆红顶商人的谱,放不下官“老爷”的架子,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把客户当成了仆人,导致了认识上的错位。在与客户接洽时,我们追求规格相符、官阶对等,局长、部长、处长成了我们亮明身份的金字招牌,似乎我们的官阶越高,客户就越喜欢我们,我们的谱摆得越大,客户就越买我们的账。可惜市场不接纳官阶,客户也不偏爱官员,揭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露出的都是追求商业价值的真面目。如果我们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客户也不会拱手把钱送到我们手里。

  第三是“老店”思想。我们有着近60年生产直升机的厚重历史,算是“世纪老店”了。我们总是沾沾自喜地向客户炫耀研制30多个型号、交付千余架直升机的光辉历史,总是如数家珍地罗列无数个国内第一、国际领先。但历史不能代表现实、光荣不能代替发展,过分沉湎于历史的回忆中只能是一出自娱自乐、自欺欺人的闹剧。相反,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美丽背后找出丑陋,从貌似强大中找到致命顽疾,正视这个“世纪老店”角落里的灰尘,比如客户意识淡薄、管理粗放随意、成本居高不下、机构臃肿庞大、机制死板僵化、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等,我们必须天天打扫,日日清洁,才能使我们的“世纪老店”永葆青春。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