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谈中国航空动力质量困局:大多问题不该发生(3)

2013年08月22日 13:19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工作力度,管理水平先上台阶。技术×管理=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研制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与经验有限,客观规律决定了要突破技术瓶颈尚需时日。但管理提升并没有人为封锁,也不需要突破技术关键,只要结合行业的特点与现状,有目的地系统研究,有组织地全面推进,制度化地持续改进,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提高产品质量产生很大成效。建议加大对管理的研究与投入,争取管理水平先上台阶,加速技术突破的进程。

  其次,开展互换研究,由浅入深纲举目张。互换性原则是现代工业生产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曾几何时在高精尖的动力行业却大打折扣。没有对技术的深刻认识及对管理的有效运用,产品的互换性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对互换性的研究,可以暴露从材料到使用的很多我们不重视不知道的、或浅或深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从而由点带面将研制工作引向更高的境界。建议对发动机开展互换性研究,既作为追求目标又作为衡量标准,促进发动机技术及管理的双突破。

  基于客观实事,建立质量评估规范。航空发动机是一种技术高度综合的机械系统,不可回避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理解用户零忍容的理念,也理解高层在质量方面的各项要求,但质量状况到底如何需要客观评价,以免与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理解偏差。如果对质量状况判断不明,可能挫伤技术线、管理线的积极性,质量改进工作也容易迷失方向。建议按成熟与非成熟机型,与用户一起探讨、建立一种与累计时数或累计架次等可靠性指标有关联的发动机质量状况评估规范。(中航工业动力所副所长 张爱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