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跨界联动治水机制难产 三地联合治污的利益困局(2)

2012年06月19日 09: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上下游补偿机制迟迟难产

  利益难协调

  上游要发展工业,下游却要喝好水。利益上的矛盾一直是困扰三地联合治污的难题。

  拥有“中国牛仔服装名镇”之称的顺德均安镇,牛仔服产值早在2007年已经逼近40亿元,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还呈现23%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作为牛仔服产业的配套设施,牛仔城工业园正是以洗水和纺织为核心业务,这正是污染中山水的源头之一。

  江门荷塘镇,一个正处于经济快速赶超珠三角的后发镇区,当前也已经确立了玻璃灯饰、汽车零配件、纺织内衣3大支柱工业,而位于西江边上的康溪工业区和篁湾工业区,正是荷塘镇承载这3大产业的主要平台。江门相关部门人士也坦承,“要一下子对这些企业全部清走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步地实现转型升级”。

  对此,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公司董事长、资深水利专家谢建麟表示,为了协调好“上游要发展,下游要好水”的难题,国家曾提出环境补偿机制,主要观点就是下游要好水,就要给上游进行补偿,“不然难道上游不用发展了?”

  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是专家认为较为有效的跨界治污举措。《广(州)佛(山)肇(庆)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2010—2020年)》在2011年10月已正式发布,在省内首次尝试了跨界河流的生态补偿机制,但背后的监督及补偿细则,终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补偿机制喊了很多年,但是现在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这个机制没有法律的支持几乎寸步难行。”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前这种补偿机制还缺乏可操作性。

  珠江水利委员会,是中国珠江流域内水资源综合规划、协调开发、统一调度的专职机构。对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该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从流域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希望能够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但他透露,该机制目前在法律和政策上还缺乏相关依据。

  跨界管理面临三大困境

  执法难越界

  跨界治污离不开联合执法。但三地坚如磐石的行政壁垒,仍使联合执法寸步难行。

  据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这些污染企业不在中山辖区内,就难以确定排污责任主体,“况且企业排污行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突发性,而跨界执法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打击跨界违法排污行为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因为有这样的壁垒作为“保障”,一些污染企业甚至还和政府玩起“躲猫猫”游戏,即在政府查处时就跑到邻近的城市,等到这个城市开始查了,又跑回来。在中山、江门和顺德三地,除了几大工业园不能跨界执法外,也存在这样的难题。

  对此,曾有专家建议跨界污染要建立一支“联合执法队”。但在谢建麟看来,此举的可操作性不大,“现在政府这种能力不可能搞三市联合执法队,因为这涉及到执法队的编制归属、谁发工资等问题,执法队往往都要听本地政府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谢建麟说,珠江水利委员会对珠江的管理可以说是“从头管到尾”,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水污染防治法赋予它执法权,“在管理过程中,既要看措施是否到位,也要看当地政府是否服从。如果给当地政府发一个污染整改的通知,当地政府可能会不予以理睬”。

  “现在治理跨界问题,较为有效的就是提交上级人大,通过人大加强对各地政府的监管协调。”谢建麟说,但从专业角度来讲,政府需要人大代表多提建议意见,才能科学合理地实施监管协调。“但他们有专业限制,对这方面知识不一定系统,有时也是为了完成提案任务,如果后面有个咨询团队来帮助的话,就能掐到要害”。

  撰文:李华炎 罗丽娟 刘长欣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