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经济日报:治理大气污染的抓手在哪里(2)

2013年06月05日 10:5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完善法律法规——把环保“规矩”做实做细

  个人排放责任、施工扬尘问题……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个细节正在或将要列入法律和规章制度,只有“规矩”足够细化,才能对污染空气的行为更有威慑力

  对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村民来说,最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1935户居民集中居住,腾出3500亩绿化面积,原有宅基地每亩地按每年1500元流转。据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苏晓文介绍,这是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导的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一部分,工程自2012年启动,将在5年内完成100万亩平原地区造林绿化,每年可释放氧气增量88万吨、滞尘62万吨。

  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增加生态产品,是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举措。北京市2012年印发《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确定了调整能源结构、机动车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生态建设、遏制扬尘污染、促进公众参与等9项措施。

  在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看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仅靠环保一家解决不了问题。

  “现在最需要立规矩,规矩上差距太大。”方力认为,要使各部门共同努力改善空气质量、部门合作更加顺畅,需要有完善的环境立法。

  扬尘貌似是个简单的问题。北京市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工地应及时绿化、恢复,做到黄土不露天;严惩车辆不覆盖、不密闭、车轮车身带泥(土)上路行驶、道路遗撒及随意倾倒渣土的行为。可往往由于找不到谁来执法、如何执法,始终面临难以解决的尴尬。

  公众意识同样是个难题。“北京的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极限。市财政给公共交通的补贴一年就是170亿元。可目前许多公众对找回蓝天的‘代价’认识不足,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改变出行方式、行为更加绿色,蓝天才能回来。”方力说。

  据了解,新近编制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经提出了个人排放责任,并在许多细节上作出规定,比如建议红灯停车时熄火以减少排放,这一条例7月下旬将提交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区域联防联控——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入手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不是简单进行生态补偿,也不是直接给钱就能解决问题。应该从协调地区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角度去谋划

  北京的大气污染25%来自周边传输,在重污染天气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大气污染治理必须区域联防联控,已经成为各地共识,该如何联防联控却是个难题。庄志东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北京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76.4%,而河北却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河北有3亿吨钢铁产能,需要消耗多少吨煤,又带来多少燃煤污染?

  在治理大气污染的共同使命前,发展水平的鸿沟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杨国占介绍,河北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粗钢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4,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2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环境治理压力大,特别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特征的大气污染较重,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1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2位。一方面要发展,一方面要治污,只能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

  为实施联防联控,北京、天津市与周边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展开了磋商,推动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在区域排放总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联合执法监管、重大项目环评会商、环境信息共享、PM2.5污染成因分析和治理技术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杨国占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从更高层面出发,协调好各方利益,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分管污防的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介绍,河北省正制定计划,加快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希望工作、任务能够带着政策、资金的配套一起下来。”石家庄市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办主任贾东旭说,即使没有财政资金安排,能多给当地一些政策也行。

  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寿全则认为,推进联防联控,不是简单的对河北进行“生态补偿”,也不是直接给钱就能解决问题,应该从协调地区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角度去谋划。北京、天津应该和河北等周边省份分享发展机遇,从产业布局、分工等方面,多给河北等地以方便,扶持、推动其发展,这也是对北京的便利。“北京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有足够的胸怀,不是跟河北竞争,而是共享发展机遇,比如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既是北京的机遇也是河北的机遇。”

  石家庄大规模搬迁改造污染企业

  本报记者 杜 铭

  河北省钢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但产能多集中在低端。为治理PM2.5,河北省今年起推动省内钢铁企业进行重组,要将产能减少1/3。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个“小”钢企,它是否该被抛弃?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石钢是国内最主要的特殊钢专业棒材生产企业,它的盈利能力一点也不小。石钢投入环保的力度也不小。石家庄钢铁先后实施了电炉除尘、高炉出铁场除尘等近50余项环境治理工程;现有环保设施138套,年运行费用1.4亿元,吨钢环保设施运行成本80元。

  这样独具优势的特色企业被保留了下来,计划在2017年之前,搬迁到沿海的沧州黄骅港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河北的思路是按产业集中的办法进行搬迁改造,将钢铁企业布局到沿海地区,“铁矿石进口主要从海外,布局在沿海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石家庄市副市长王韶华说。

  列入石家庄市搬迁计划的还有17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过程中将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现有厂区污染物防泄漏和清理工作。未来3年内,石家庄市预计投入218.68亿元,进行10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此举凸显了这座距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摘掉空气质量“垫底”帽子的决心。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