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湘江治理初现曙光 矿山数量减少 尾矿库正在整修(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08日 10: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历经上千场谈判,2008年,中国五矿湖南有色控股集团与当地14家矿业公司签署了资源补偿协议,全面接收新田岭矿区。

  随后,中国五矿在此矿区投入数亿元,对矿区进行全新规划布局,回填矿坑、封闭矿口、巩固尾砂库,新上大批现代化综合开采设备,矿区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不欠新账,渐还旧账”,新田岭乍现“绿色矿业”的曙光。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安监总局对这里矿区资源整合经验给予充分肯定,称之为“新田岭模式”。

  对矿山整治、整合的同时,国土资源部门也提升了探矿、采矿权准入门槛。一个铅锌矿,以前每年生产规模达到一两万吨就可以了,现在则提高到3万吨;锰矿生产规模以前没有限制,现在进入门槛设置为两万吨;钨、稀土、锑等资源则实行保护性开采,在没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规模再大也限制开发。

  “矿山开采规范有序,矿山数量减少,也就从源头上控制了重金属污染排放。”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辛建鑫介绍说,通过治乱、治散、治弱、治本,湘江流域8市有色金属矿山的非法开采基本杜绝,省级发证的有色金属矿山减少到189个。

  矿山“散、小、乱”特点突出的郴州市鲁塘、三十六湾、柿竹园、新田岭,永州市冷水滩、江华河路口钨矿区,衡阳市界牌矿区,湘潭市锰矿区,娄底市冷水江锡矿山矿区等分布在湘江流域的重点、难点矿区,在重拳之下得到整治,矿业秩序和矿区环境有了好转。

  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危及湘江流域的400多座尾矿库正逐步得到处置

  矿石洗、选、冶后剩下的尾砂随意排放,易淤塞河道;而未经处理的尾砂、矿渣等均含有大量重金属成分,对水体、土壤则会造成严重污染,不少重金属污染事件也因此而引发。

  位于湘江流域的各大重点矿区,无疑是尾砂、矿渣等废弃物危害严重地区。

  有资料显示,湘江流域聚集了大大小小尾矿库400多座,尾砂、矿渣储量达数亿立方米。仅临武县三十六湾所在的甘溪河,10多公里长的河床内,尾砂储量就超过5000万立方米,对沿线居民乃至湘江用水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截住尾砂、废渣这一重金属污染源,成为近年来在湘江流域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长冲村的山坳里,记者看到一座总库容量达1267万立方米的尾矿库横在山窝里。这座隶属于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尾矿库,有专人值守。整修一新的尾矿库大坝上,数个电子眼24小时监控大坝和尾矿库安全。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们,为确保安全,企业投入了1000多万元对尾矿进行治理。

  对正在使用的尾矿库,确保其安全运行,减少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对废弃的尾矿库,则采取多种举措进行闭库处置。

  10月17日,记者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王家垅看到,多年来由10家选矿厂(已关闭)产生的16个尾矿库,今年6月已完成治理。在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尾砂上,已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土,黄土上还冒出了点点新绿,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