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石家庄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3)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2月19日 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须缴清所有费用

  为了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石家庄及鹿泉、平山两级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企业必须在与职工解除用工合同前缴清所有费用

  记者在石家庄市调研采访发现,被拆除的35家水泥企业中,除小部分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外,大部分企业都能较好完成职工安置,整个过程也远不如记者想象中的那般复杂。原因何在?

  在河北西柏坡建材有限公司,生产高峰时有工人1150多人,现在除了几个工人留守外,其余全部放了长假。“将来要是有好的项目了,还可以把那些技术好、信誉好的工人再找回来。”郄健雄说。

  平桥水泥厂是平山县最早的几家水泥企业之一,厂长任锡生告诉记者,平时厂里有90多个工人,去年底停产后,工人就基本走光了,“前几年水泥行情好的时候,厂里也有来自山西、甘肃的工人,这几年基本上都招聘当地村民。”

  平山县工信局经济运行科郭立军介绍,平山县拆除的19家水泥企业涉及1200多名职工,凡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均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补偿。“还有一部分职工牵涉到养老金等问题,县里要求该缴的部分必须缴清后,才能发放补偿款。”

  平山县的当地水泥企业中,大多数岗位属于重体力岗位,企业中女工少、男工多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的年龄位于30至45岁之间的偏多。为了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石家庄及鹿泉、平山两级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企业必须在与职工解除用工合同前缴清所有费用。不仅如此,当地还对一部分涉及“粉尘”岗位的职工,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体检。

  与民营企业不同,一家名为铁狮建材的水泥企业正面临着职工安置难题。这家正在改制中的老国企,前身是河北省沧州建筑材料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沧州来鹿泉建厂,企业效益好时国企职工身份的工人有2000多人。因为减产,一部分工人目前每月只能上20天的班,而多达数百人的退休职工也面临社保金交不起的尴尬境况。

  “当年效益好时,挣的钱比县长还多呐……”铁狮建材有限公司退休职工梁合申告诉记者,因为是从沧州异地建厂,很多老职工的户口至今还留在沧州,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如今面临彻底停产的遭遇,将来何去何从是大家伙最关心的,却也是最无奈的事。

  在“多方拉锯”中,梁合申和他的老工友们还在艰难地守候着,他们希望有一天会出现转机。“我们也在想,这里有230多亩土地,交通也挺方便,也许哪一天会有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把大伙的就业、养老等问题都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石家庄市正在与沧州市有关单位深度沟通,希望能妥善解决铁狮建材公司这一个案。

  除直接影响在水泥企业就业的4000多名职工外,更多受到影响的是水泥行业上下游企业,涉及人数不下上万人。以鹿泉为例,当地水泥行业形成已有50多年,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多围绕着水泥产业,运输、餐饮、机械、纺织等行业发展大多依附在水泥产业之上。

  “拆除水泥企业只是个开始,思想认识上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郝竹山说。

  建机制:

  有决心

  更要方法对路

  “主动做和被动做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让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县乡干部正在主动改变观念,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接受、认可了国家的治理政策

  “这次石家庄市拆除35家水泥企业,实际上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结合石家庄本地发展实际而作出的决策。”在石家庄市长王亮看来,水泥行业发展涉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博弈,涉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布局的调整,拆除水泥过剩产能,是为了给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决心有了,还需要选对路子。郝竹山告诉记者,从去年7、8月份起,石家庄市就开始谋划如何拆除水泥过剩产能的问题。“从停产到彻底拆除,我们觉得其间需要一个适应期,就好像刹车一样,必须有个安全距离,刹得太急了,就容易翻车。”

  “这些企业都不在国家淘汰序列中,能正常生产,每年都在环保上投入资金和设备,一下子让他拆除,需要一个过程。”郝竹山坦言,拆除难度确实很大,但必须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如果不拆,‘二次创业’的动力就不足。即便是淡季,这些小水泥企业也能挣上个百八十万,这个时候你让他们去二次创业,他们会吗?”

  郝竹山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07年鹿泉市曾集中拆除过30家企业的水泥立窑。之后,当地银行贷款量有了大幅增长。“这说明企业真在考虑新项目问题了。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政府通过搭台,把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逼上了‘绝路’,他们才会真正去创业!”

  根据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1月15日的供暖期内,部分工业企业要停止生产。借助这一有利时机,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基础上,对鹿泉、平山两地分别出台了拆除水泥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打响了化解产能过剩、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

  “刚开始,我们一线的基层干部内心里也有不理解,跟着这些企业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拆一家,税收就减少了一家。虽然腾出了一些土地,但在招商中,即使给了优惠政策,也无人问津。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环境差。”鹿泉市发改委大项目办主任封登云说。

  “主动做和被动做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让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县乡干部正在主动改变观念,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接受、认可了国家的治理政策,尽管政府给予的补偿远远不够弥补他们的损失,但他们依然给予配合和支持。

  

左图 石家庄城市面貌。(资料图片)

  右图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西柏坡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底图 鹿泉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本报记者 王轶辰    

  拆除是为了重建,河北省“水泥走廊”途经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是为了改变。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些资源,如何用足用好原有的优势,如何“转”出一片新天地,成为石家庄市拆除水泥厂后亟需破解、又必须很好解决的一道难题。

  艰难:“转型欲望强,前行眼迷茫”,这是石家庄市此次两批集中拆除的35家水泥企业的普遍心声

  在石家庄市第二次集中拆除水泥企业前夕,记者驱车赶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鹿泉市两地调研采访即将拆除的水泥企业。汽车刚驶出西柏坡高速东焦出口不久,车身就剧烈地颠簸起来,由于拉水泥的重型卡车长年碾压,平山县的不少道路破损严重。

  平山县宜沙路两边分布着大大小小近10家水泥企业,大多人去楼空,早已不见了昔日的辉煌。一番周折后,记者敲开了东山水泥有限公司的大门。“公司去年就停产了,这两天还要拆除磨机和料仓。”公司总经理任锡生告诉记者。

  “当初看到这里的资源优势,选择办水泥厂,一搞就是10多年,现在突然要拆了,短时间内谈转型不现实,总得有个过程。”任锡生表示,现在最紧迫的是把欠账收回来,把工人安置好。

  任锡生的水泥厂创办于2000年,最初投资仅有几百万元,投资成本早已收回,受到拆除行动的冲击较小。对如何转型目前虽然还没想法,但政府先期补助的700万元还是给了他转型的信心。“水泥厂的土地租了20年,厂房一直空着也不是办法,既然不能干了,不如赶紧拆掉转型升级。”任锡生说。

  相比之下,坐落在鹿泉市宜安镇的石家庄市远程建材有限公司就没那么幸运了。“政府给的钱远远不够”,记者在宜安镇政府遇见了公司总经理王江涛。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