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苏州以“用”促“管”在水环境治理中转变理念(2)

2014年04月25日 14:5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第二“增”是指增加进厂污水的浓度。赵瑞龙告诉记者,如果河水混到污水里,那么进污水处理厂的浓度就会很低,污水处理厂同样处理1吨污水性价比就不高。正常进厂污水COD的浓度应该在300mg/l左右,以前苏州进厂污水COD的浓度在200mg/l,通过控源截污后,现在进厂污水COD的浓度在350mg/l~380mg/l之间。

  “2013年比2012年污染物多削减了1/3,别小看这个多削减的1/3污染物,好比考试不是从20分增加到50分,而是从60分提高到90分,这个难度是很大的。”赵瑞龙说。

  “降”是指降低污水管网里污水的液位。赵瑞龙说,污水的液位高了,就会渗透到雨水管里,或者渗透到土壤里,最终排到河道里,“通过‘两增一降’,我们抓住了控源截污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水利部门对整治河道逐一排查登记排污口,逐一整改雨污互通问题,逐一整治私接私排行为,查明576处管道渗漏点并进行了修复。

  引水: 让整个水系“活”起来

  西塘河和阳澄湖被确定为苏州“活水”水源,通过引水,每天进入城区河道水量达2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天换一次水

  在新塘桥泵站,记者看到这里的几台水泵已经停运,依靠闸门开度来控制进水量。泵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河水流速比以前明显加快,而且换水效率也比原来依靠水泵时高了不少。

  而在桃坞河的单家桥上,淙淙流水从敞开的闸门分别流向周围的小河,周围临河生活环境再次恢复到了小桥流水的状态。

  赵瑞龙说,要想改善河道黑臭的情况,必须要“活水”。可是这水如何才能“活起来”,其中却大有文章。苏州整个水位差本身就不大,随着水情的变化,整个水体几乎是不流动的。由于地势低洼,苏州还有防洪任务,要防洪必须要建水闸,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防洪包围。

  如果说苏州80平方公里的城区是一个“大包围”的话,里面有7个“中包围”,在7个“中包围”中还有许多“小包围”。在兼顾防洪任务的情况下,如何改善水环境?这是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让河道里的水能真正“活起来”,水利部门确定了“全城活水、持续活水、自流活水”的目标。

  首先是“全城活水”。赵瑞龙说,所谓“全城活水”是指让整个苏州170条河道的水全部活起来。以前苏州市城区河道建了近100座水闸泵站,每天负责持续打水几个小时,这样做虽然看上去水是“活”起来了,但是实际上是从这个“包围”打到了那个“包围”,水还在城区里面。

  “所以现在我们把城区河道的‘活水’放在整个区域、整个太湖流域里来考虑。在整个区域内,哪个地方水质最好、哪个地方水位最高、哪个地方水量最丰富,符合这样3个条件,就可以作为我们‘活水’的水源。”

  于是,位于苏州北部的西塘河成为苏州“活水”水源的首选。由于西塘河源起“引江济太”的望虞河,水质能够保证。但是这个水源也有“软肋”:水位是苏州最高的,比城区的水位要高出30厘米~40厘米;另外望虞河主要是用于“引江济太”,水量并不能常年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双源互补保水源”成为水利部门考虑的又一课题。他们选择了一个备用“活水”水源——阳澄湖水源,通过建设400多米白塘西延工程,阳澄湖的水顺利进入苏州城区。

  其次是“持续活水”。以前“活水”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现在是1年365天、1天24小时进行“活水”。

  在水利部门确定的3个目标中,最难的当属“自流活水”。苏州城区有100多条河道,如何让所有河道都流动起来?赵瑞龙说,水量分配好是关键,这条河分配得多,那条河就有可能分配得少;这里流动起来了,那里也许流动不起来。

  怎么分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的办法是给每个河道都装上水闸泵站,现在我们利用苏州特定的条件,建设了娄门堰和阊门堰。两个堰在环城河上一卡,北高南低的水位差就形成了。水位差形成后,就可以利用原有水利工程的水闸调整分流比,可以把所有北部的来水按照需要进行分配。”赵瑞龙解释道。

  通过控制内城河和外城河分流比,苏州市实现了按需引水,每天进入城区河道的水量达2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天换一次水。每天进入古城区河道水量达到7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给区域内的河道换一次水。

  河道“活水”后,水体自净能力大幅提升。监测数据显示,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下降50%以上,溶解氧浓度提高近1倍。

  养水: 生态补偿保护水源区

  在阳澄湖水源保护区,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关停污染源,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源区31镇204个行政村进行补偿

  阳澄湖作为苏州“活水”的备用水源,其周边区域同时也是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的水质如何得到保障?

  记者来到阳澄湖农家乐集中区之一的清水村,村书记胡建华说,村里建起3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还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优化行动。

  记者在清水村看到,村里的几条河道已抽干了水,村民正在清淤。在东港口段的阳澄湖岸边,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拆除一条停泊的船只,据悉,这是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拆除的最后一条渔业生产船。旁边,一台挖土机正在不停地挖着淤泥,着手对阳澄湖岸边进行生态修复。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负责人杨晓明告诉记者,自2009年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正式建成后,不断加大力度实施阳澄湖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清水村、莲花岛上的农家乐进行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6月,关闭了区内唯一一家印染企业,并对阳澄湖周边的几个废品堆放场进行彻底清理。

  “我们在清水村新建了3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450户。对散落阳澄湖沿线的渔业生产船集中整治,37户人家的140多条船也被全部迁移拆除,周边的78条餐饮船只也全部停业,目前已有36条船只与水体隔离。”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潘苏平告诉记者,这几年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已收到成效。2014年,他们将投入约1.5亿元继续进行阳澄湖生态环境优化。

  为了“养”好水源地的水,苏州市还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方进行补偿。数据显示,从2010年~2012年,苏州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生态补偿资金3.27亿元,将5.52万亩连片水稻田、24.33万亩生态公益林、29个饮用水水源地村、105个生态湿地村列入生态补偿范围,31个镇204个行政村得到了生态补偿。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将于今年年内出台。届时,更多需要进行保护、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将被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管水: 未来河水要利用起来

  在治水、活水后,管好水至关重要。而下一步,要想使河道水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就是要把河道利用起来

  56岁的保洁员张美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当河道保洁员已经9年了。早上10时,记者在临顿河青龙桥边见到她的时候,保洁船上的垃圾筐里已经装满了一筐垃圾,里面有树枝,也有果皮、塑料袋。

  张美珍告诉记者,每天早晨6时30分,她就和搭档来到临顿河,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冬季一般晚上5∶30下班,夏季要到晚上6∶00才能下班。

  “现在的河水要比以前清爽多了,特别是清淤以后。没有清淤时,我们保洁的时候会有很多发黑的河泥,现在已经没有了。”张美珍说。

  对于河道的保洁,苏州市水利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记者了解到,河道处每周会组织一次全面抽查,并进行综合打分。

  “像临顿河的保洁属于二类保洁标准,实行12小时巡回保洁,要求河道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物,两侧驳岸顶、河坡、河埠基本无垃圾,沿河基本无杂树杂草。”赵瑞龙告诉记者。

  目前,苏州城区共有108条保洁船、近300名保洁人员,每天可打捞60吨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在现有的基础上,今年苏州还准备在保洁技术上和保洁管理考核办法上进行创新。

  “我们提出了‘三个延伸一个提高’。一是保洁的时间向两头延伸;二是保洁的重点向两岸延伸,原来只关注水面,现在还要关注岸上,虽然很多现象反映在河里,其实根子还在岸上;三是保洁的范围从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延伸。‘一个提高’是指提高保洁的效率和质量。”赵瑞龙解释道。

  其实,在治水、活水后,管好水至关重要。赵瑞龙说,城区河道水质监测周报的公布,就是自加压力的一种表现。

  “通过水质周报,一是可以让市民关注苏州河道的水环境;二是大家可以随时监督,我们更不能懈怠;三是从此树立了一个‘标杆’,让大家对水利部门治水管水的工作质量能看得见摸得着。”

  除此之外,苏州市还明确了下一步“管水”的思路。

  “我们将开展水巷整治,把河道当成一个街巷来对待,整治乱搭乱建、整治乱扔垃圾、整治乱排污水,提升整个河道的风貌。把水巷整治好以后,以用促管。” 赵瑞龙说,要想使河道水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必须要把河道利用起来。

  如何利用河道?赵瑞龙说,一个最关键的举措是,从今年开始,苏州城区里的绿化用水、冲洗马路的用水不允许用自来水,全部使用河水。

  “河水有人用才会珍惜,这样不仅在费用上节约了成本,而且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性的技术支持。在城区河道里养鱼,对河道生态、水环境质量都有好处,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河道的感官指标,让市民满意。”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