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水十条”的诱惑:资本市场尝甜头(2)

2014年06月23日 10:38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如何运转2万亿元

  “两万亿”的巨额投资在吸引市场注意的同时,也在提醒市场,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政府资金才是“水十条”真正普惠于民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强调巨额投资,两万亿元不一定直接对应良好的治理效果,花错了反而造成浪费。政府更关键的是要制定和执行排放标准,并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同时对企业进行如何省钱且有效治理工业废水的培训。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保投资发挥的功能是弥补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留下的欠账,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止损行为,它本身不能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活力来源。而要实现和鼓励真正的创新,尽快摆脱过去投资驱动模式带来的路径依赖是问题的关键。”上述国泰君安分析师也同样表示担忧,防治水污染投资只是手段,其目标是从基础设施上减少污染给经济福利带来的负面影响,投资作为一种手段不应演变为目标本身,而必须根据目标的实现效果来衡量评定。2万亿元环保资金应配置到那些能切实改善水质的项目和工程上,这也意味着资金的流向与使用绩效应得到严格的审核和评估。无论是将资金投入污水改造项目还是购买水务设备,都需高度重视政府投资、采购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以往政府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挪用、截留等问题,而这也直接要求这些投资项目接受社会公众、竞标企业及第三方的社会组织的监督。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向记者坦言,目前中国环境产业部门领域存量不小,但整体效果较差。部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管控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设施运营体系能力与需求差距很大,设施能力发挥不足。环境咨询服务尚处于稚嫩期,环境管理与现状不匹配。“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对环保高度重视,但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研发没有形成体系和实际的投入。中央和地方都缺乏顶层设计,运动式治理现象依然严重。”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大概在2400万吨左右,氨氮的排放量大概在245万吨左右。有专家测算,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50%,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面对如此治污形势,两万亿或许只是一个“开幕战”,只能起一个“撬动”作用。长期来看后续还需要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社会性监督机制的建设以及社会观念的进步,才能最终促成我国水污染状况的真正好转或根治。

  宋国君强调,污染者负担原则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环境责任法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政府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必须转换思路,应该慎用政府补贴,将市场的归还市场,推进环境污染成本的内部化。

  企业要当第三方

  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221.6亿吨,但污水处理的效果不佳,治理设施处于半停半开或长期闲置状态的排污企业不在少数,很多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不能达标,甚至山东部分地区出现了直接将污水排入地下水源的极端做法。

  碧水源常务副总裁何愿平认为,主要有三种情况造成了以上局面:一是环保改造要产生不菲成本,企业没有自觉控污的动力和意识;二是监管不到位,部分环保法律法规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三是机制不合理,中国目前依然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初级治污模式,这已和目前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不相适应。

  在欧美国家,污水处理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排污企业聘请专业的环保公司负责污水的处理工作。这种模式下,排污企业节约了成本开支,污水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提升,监管也因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更加便利。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全国工商联环保商会多次向外界发布消息,希望在中国推进“第三方治理”模式。

  一位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先进的治理方式,在中国已经起步。环境商会介绍,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正尝试采用此种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譬如北京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水务公司处理企业工业废水,上海化工园区委托中法水务公司处理园区工业废水,均取得良好效果。

  上海市环保局综合规划处处长柏国强在近日召开的2014年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表示,上海市近期将出台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将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试点推进,初步考虑在除尘脱硝、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污染源在线监测等领域推行试点,形成示范。

  遗憾的是,出于成本考虑,第三方治理模式目前在国内推行得并不顺利。很多排污企业出于“经济原因”,并不愿意聘请专业的环保公司,而是选择自己购买设备处理污水。

  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看来,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如果排污企业不偷排,投入的资金肯定远远超过聘请专业的环保公司。“环保公司更专业,效率肯定更高,而且一个环保公司可以运行上百个第三方治污项目,成本将大大减少。”

  “监管不到位,是第三方治理模式不能有效推行的根本原因。”上述环保企业责任人告诉记者,排污企业环保设备长期闲置,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闻。一些地区的排污企业即便环保设施关停,但当地环保局依然可以“收到”企业上传的环保数据。

  据记者获悉,这个问题或将很快得到解决。因为在即将发布的“水十条”中,污水处理的指标和监管力度都将得到提升。目前桑德集团、威立雅、中法水务和碧水源等专业水务公司都已开始进行这一领域的战略布局。“2万亿的蛋糕中,或许将有很大一部分可以流向第三方治理。”上述负责人坦言。

  除了监管问题,第三方治理模式若想进一步推广,还需解决融资和支付等具体问题。由于目前国内的专业环保公司大多是民营企业和外资公司,资金实力有限,单独投资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治理项目存在困难。对此,环境商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国家应从排污收费、专项污染治理资金和国有资产拍卖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清洁水基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保障实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业和环保公司获得融资。

  学者急推“概念厂”

  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了3500多座县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短视、粗放乃至劣质等行业缺陷。

  上述国泰君安分析师告诉记者,城镇污水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关键要素。中国可能将在中小城镇继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部分省份或城市规划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并展开再生水业务,另外,国家可能成立类似“清洁水州立滚动基金”的融资平台,解决城镇污水治理的融资难题。因此,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再生水利用等领域受益“水十条”的可能性大。

  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上,2014年一个新动向很值得注意,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等6位环保研究领域的“大佬”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

  除了曲久辉之外,其他5位发起人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俞汉青。

  在王洪臣看来,他们提出的污水处理概念厂,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了恰当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污水处理行业的前沿项目,提出了一种新投资理念。‘概念厂’将打破传统污水处理厂高耗能和低效率的弊端,还将重点关注综合水质提高、可持续利用、能源自给和环境友好等几方面。这些特点都和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有本质区别。”

  中国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取消了初沉池设计,大量采用了延时曝气等高耗能工艺,以高能耗为代价实现污染物消减与减排,形成了减排污染物、增排温室气体的尴尬局面。其次,在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过程中,缺乏满足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质标准。当前的污水排放标准对自然环境差异性、技术可达性、经济可行性不够重视,对污水处理发展方向指向不明。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年电耗已突破100亿度,能耗约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污水处理厂有一半的成本来自能耗,这很讽刺。”王洪臣认为,未来污水处理概念厂的落地,不仅将解决当前中国污水处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还将转变污水处理的理念,并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环保技术提供成套化展示的平台,从而推动民族环保产业的发展。

  该专家委员会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这一项目的落地,主要资金来源将借助市场化渠道。目前,还仅限于研究阶段的“概念厂”,“已经收到了很多污水处理企业伸出的橄榄枝,表示愿意参与建设”。

  和第三方治理模式一样,“概念厂”也将受惠于“水十条”的推出。“一旦监管加强,标准提升,概念厂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王洪臣说。(记者 吴婧)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