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电动车充电新国标酝酿实施 设施改造或耗资百亿(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7月17日 11:1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不过,担忧的声音也同时存在。“从长远发展来看,统一标准是大势所趋,但在此过程中,也将面临庞大的改造成本。”东风日产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他介绍,更改接口标准不仅是对单一的接口部件作出改变,由于各种标准的接口直径不同,差之分毫就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往往需要将整块铁板拆下来重新安装,人力费和材料费都是新增成本。

  上述人士表示,针对快充充电机改造还要对充电设施内部的电缆、配电设施进行多方调整,“这个成本不亚于重新投资”。

  此外,如果未来中国市场也将纳入联合充电系统标准,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快、慢充模式,也同样面临价格不菲的改造成本。

  据一位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快充模式下平均电流能达到125A左右,而慢充模式的平均电流在5A左右,因此在两套系统共存的环境下,也对充电机的断电瞬时电流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般而言,这种技术相较于两套单独运作的充电模式,成本至少高出30%。”上述人士表示。据了解,目前一台普通的交流充电桩成本在1万~3万元之间,而快速充电桩成本则在10万~20万元之间。

  来自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充电站600座,充电桩2.6万个。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倘若要对这些充电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改造成本或高达上百亿元。

  成本分摊待考/

  2011年我国有关充电桩国标出台之后,就曾出现2011年以前的老旧充电设备改造问题。据一位曾在大连市参与充电设备改造的企业相关人士介绍,针对当地271台交流充电机的改造成本高达1500万元,当时这笔建设费用是由地方政府出资。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车载直流充电机进行更改,意味着整车企业在研发模具和工业流程上也需要作出改变,而开模费用也并非一笔小数字。

  此外,伴随新能源汽车在私人消费领域的数量不断增加,标准升级也或将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成本。上海一位充电桩设备供应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在新的充电标准下,市场上正在运行中的电动车的充电设备也需要改造,一般普通的慢充充电线在3000元左右,而车载充电机则上万元。”

  对此,有电动车企业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已经购车的消费者如果需要适应新的充电标准,应该自己掏钱买充电设备,“整车厂商可以向老客户提供购买优惠,但不可能全部免费送。”

  不过,他认为,新标准推出过程中,也会诞生新的商机,出现大量充电线等配件企业。

  “车企应该和政府部门沟通,在标准统一过程中,必然有企业会作出调整,这笔改造费用如果单由车企或消费者买单,也是不合理的。”在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产业的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针对保有新能源车及充电设备改造项目,可以借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式,对企业予以资金补贴,再由企业出面免费或低价为消费者提供升级服务。

  地方政策

  新能源车地方“围栏”有望年底破局电动车商期待消弭隐性条款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中央有意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政策”的意图更为明确。

  根据上海7月15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具体推广目标,到2015年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3000辆,新建各类充电桩6000个左右。其中明确“外地品牌车辆不低于30%”;“上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环卫、物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日前在中德电动车充电项目启动仪式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今年底之前,破除新能源地方保护的政策有望出台,目前国家正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研讨。”

  有观点认为,破除地方保护,将有利于推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将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对政策执行的方式表示担忧。一家汽车集团电动车项目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依然存在披着‘隐形外衣’的新能源地方保护政策,随着政策不断加压,未来地方保护很可能将更为隐蔽。”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