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化工搬迁后时代:土壤修复之路怎么走?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29日 13:5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南京化工厂占地700亩,为了解清楚土壤污染情况,土壤修复人员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环境风险评估。图为修复人员在进行土壤修复。 胡韬摄

检测人员在“小南化”土壤及地下水中检测到58种挥发性有机物、8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13种重金属。图为检测人员在对地下水进行检测 。 胡韬摄

  除了攻克技术难题,还要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并且要严控修复过程中的污染转移,江苏省南京市对“小南化”搬迁旧址土壤进行修复可谓难上加难。而未来,南京还有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待着“去毒疗伤”

  ◆本报记者徐小怗 邵艺 实习记者汤景茹

  在南京人心里,位于城市北郊的燕子矶地区是和化工产业分不开的。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内,曾经分布着上百家企业,南京化工厂、南京化纤厂等一大批化工企业也给南京带来了“化工摇篮”的美称。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块化工产业基地已经和居民区连接起来甚至交错混杂,在带来严重环境风险的同时,也桎梏了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化工企业进行关停、转型、搬迁已势在必行。

  南京市委、市政府也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多年前就开始对全市的工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对污染企业展开综合整治,燕子矶地区就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来,燕子矶地区不少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已经被依法实施关停。

  大批污染企业搬走了,留下了一片片被污染的狼藉之地。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这些动辄上百亩的土地,能否通过土壤修复的方式,重新以干净、无害的方式呈现在市民面前?不少人心中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南京燕子矶地区的原南京化工厂(以下简称“小南化”)搬迁旧址土壤修复工程现场,试图由始至终,还原这一原城中化工重地经历关停、搬迁、修复的“重生之旅”。

  燕子矶上百家化工企业被关停搬迁

  南京燕子矶地区曾有化工企业近百家。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居民区和企业交错混杂,环境风险日益增大

  燕子矶地区位于南京主城北郊,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化工企业和产业人口不断集聚,逐步发展成为在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化工产业基地。

  曾经的燕子矶区域内工业企业林立,最多时曾达404家,其中有化工企业近百家,南京化工厂、南京化纤厂、钟山化工厂等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曾经远离居民区的化工产业基地逐渐和城市连接了起来。居民区和企业交错混杂,带来的环境风险却日渐增大。

  南京市环保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地区的小化工企业由于生产设备差、工艺技术简单、环保要求不达标等因素,导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加之燕子矶地区处于南京的城市上风向位置,部分大化工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也对全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的影响。

  市民的投诉越来越多,要求企业整体搬迁的呼声更是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燕子矶地区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企业整治的起点。

  2010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将“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整治搬迁”列为年度十大重点民生工程。

  同年2月,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对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的通告》,并专门成立了“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现场指挥部”,专门负责区域内66家大小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等工作。

  指挥部部长助理周建忠告诉记者,这次针对燕子矶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后,南京市还将对燕子矶地区进行高起点、高水平的重新规划,计划用10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滨江新城。

  “我们的目标是,将燕子矶地区逐步从城市边缘备受嫌弃的‘污染带’转变为南京北部新城区,从老工业基地变身为滨江人居佳地。”周建忠说。

  事实上,这一纸文件,也确实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近年来,燕子矶地区所在的栖霞区相继完成燕子矶区域66家化工企业的关停整治,整治“三高两低”企业近120家,有效解决了如南京长江二桥沿线化工气味、扬子水泥扬尘污染、金陵石化研究院异味扰民等一系列突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燕子矶地区只是整个南京市工业布局优化调整、污染企业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早在10年前,南京就开始对化工行业布局进行调整。

  2004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南京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了“全市化工企业向化工园集中,其他园区禁止上化工项目”的政策。

  2005年,南京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不易就地治理、扰民严重以及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要求的企业搬出主城区”。

  2006年,南京再一次重拳出击,先后搬迁了南京化工厂、南京化纤厂等一批污染大户,关闭了266家落后小化工企业。

  从优化产业布局到具体搬迁,3年之间,南京的步伐迈得不可谓不快。这其中,“小南化”和南京化纤厂的搬迁可谓具有典型意义。

  作为燕子矶地区最大的化工厂,也是全国重要的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小南化”自1947年建厂起,至2007年搬迁,已走过60年的风雨历程。

  2007年11月30日,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和市长蒋宏坤合力启动引爆开关,高达120米的南京化纤厂排气塔成功爆破,“小南化”38米的精馏塔也被成功拆除,并搬迁至江北新厂区继续使用。

  2010年,南京决定把燕子矶地区作为主城化工整治的重点区域,由此拉开了全市新一轮化工整治和转型发展的序幕;2011年,南京又全面启动了绕城公路以内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的工业污染企业整治工作。

  转型,已经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8家企业地块成为土壤修复重点

  污染企业搬迁,但土壤中因仍残存着各种污染物而变得“有毒”。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必须进行土壤修复

  有了“壮士断腕”的毅力和决心,污染企业分批有序搬迁后,那些尚残存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就像是一只挡在土地二次利用面前的“拦路虎”,拷问着城市建设者的责任与智慧。

  “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南京市环保局固辐处处长张世达这样描述他当年到燕子矶地区搬迁现场时的情景。

  面对记者,张世达依然记得起当初的景象:“企业都搬走了,现场就像大地震后一样,残垣断壁。地上污水横流,化工气味很重,我穿的衣服上全是味道。”

  “这样的土地,如果直接用做商业或地产开发,可以说是后患无穷、不敢想象。”张世达说。

  当时“小南化”搬迁也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现代快报》曾报道:“在南京所有搬迁的化工企业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到燕子矶地区的南京化工厂了。如今拆迁后的化工厂还留下‘后遗症’,空气中还能闻到残留的气味,土壤长期被化学物品侵蚀也变得‘有毒’。”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