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化工搬迁后时代:土壤修复之路怎么走?(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29日 13:5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南京市环保局对全市72幅地块在出让前进行了选址环境可行性评估,对其中28幅地块提出了土壤修复、退让、功能置换等调整意见或限制要求。“小南化”因土壤受化学品严重污染,被否决了商业开发的意向。

  张世达解释说,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企业搬迁后厂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前,必须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以明确评估受污染程度及修复和处置要求,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改为居住用地时场地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

  “根据‘先修复、后上市’的原则,针对燕子矶地区产业环境污染的特点,我们委托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企

  业搬迁后腾空的土地可能存在的遗留污染问题,进行了科学严密的风险筛查和检测分析,确保从源头上彻底消除未来土地二次开发的环境风险。”张世达说。

  指挥部工程建设管理部部长胡韬告诉记者,在2010年“小南化”等企业搬迁后,指挥部就着手委托专业环境监测机构对这一区域内51家小化工原址的土壤、地下水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最终确定对南京化工厂、钟山化工厂、化学试剂厂等18家企业地块进行重点治理。

  “小南化”地块“去毒疗伤”不轻松

  58种挥发性有机物、8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13种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10米深,“小南化”土壤修复并不轻松

  从诞生到2010年搬迁至南京江北新厂区,原厂区同年底拆除完毕,“小南化”在燕子矶地区存在了60多年。

  “这期间‘小南化’经历了多次的阶段性技术改进和企业发展,很多都是原址拆掉重建,所以我们在修复过程中,发现了多处‘车间之下还有车间’的叠加化发展情况,尤其在生产区域特别明显。”胡韬说。

  这也意味着,除了地表残留的污染外,建筑基础的叠加,加上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长期跑冒滴漏,更是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一直被掩盖在所谓的几层地表之下。

  之前曾有专家指出,对“小南化”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弄得不好就会带来二次污染,并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就像医生给病人吃药一样,吃的不好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

  周建忠将“小南化”的土壤修复工程概括为“早、广、大、优、严”5个字,具体说来就是:土壤修复的起步在全国较早;修复面积大、体量大,整个工程费用大约两亿元,共修复了35万方的土壤;技术优、工序严,全部修复工作都采用封闭运作模式,杜绝二次污染。

  在对“小南化”的土壤修复过程中,第一步是评估风险,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南京市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严苏扬曾指出,给土壤“体检”是一项技术活:先是摸底,掌握情况后,再有目的地进行取样、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化工企业都会对土壤产生污染,有的化工企业当年规模非常小,没有工业废水排放,几乎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另外,当年这些化工企业的办公区、大礼堂,也不会有污染,这些区域都属于免‘体检’的。”严苏扬说。

  2012年上半年,指挥部委托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对“小南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报告。

  “从检测评估结果看,主要污染物为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胡韬告诉记者,厂区的污染程度分布还是很明显:北部生产区污染最重,属于重度污染区,需要重点修复;南部车间区相对较轻。

  根据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报告,“小南化”地块占地700亩,经过两年的“体检”,在调查范围内,一共设置160多个土壤采样点,共采集了2000多个土壤样品。

  最终在“小南化”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检测中,检测到58种挥发性有机物、8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则重点集中在原“小

  南化”的氯碱生产区,检测到13种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10米深。

  第二步是编制方案,修复技术“因污制宜”。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